|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極端惡性事件之下,普通人如何自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總之,恐懼感來源於可能性。有些人會覺得,包括你們的父母也可能告訴你們,這些都屬於“極端個例”,負面新聞都是小概率事件。從宏觀來看,類似事件確實是小概率沒錯。但在個人心理層面,只要看到了可能性,恐懼和焦慮就不可避免。我們必須直面它。


03

重拾安全感


很多人會因為一兩起惡性犯罪事件產生“社會崩塌”的結論,這是一個主觀結論,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視角。但從犯罪研究的角度,社會真正變得糟糕,應該是當類似案件頻繁出現的時候。

所謂“頻發”,比如一周內就發生兩三起,並且持續一段時間。就目前的情況和數據來看,其實我們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如果以每1萬人當中個別犯罪類型出現的案件數量來看,全球范圍內,中國的犯罪率算是低的。但因為基數大,互聯網傳播速率快,從某些角度看上去難免會顯得似乎密集。

實施無差別犯罪行為的動機可能很多,基於孤獨心理、想出名、厭世,等等各種復雜情感狀況都有可能。我們必須承認,類似犯罪行為是很難精准預防的。



世界排行犯罪率最高的十個國家(左)與犯罪率最低的十個國家(右)?


但依然有一些舉措,是社會可以為提高民眾安全感而做出的。比如,當一起行車沖撞事件發生後,我們可以在相關公共場所安裝類似可升降絆馬索的設施。也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技能。還有對受害者的幫扶,從醫療、公共設施、心理等方面都可以提供後續安撫服務。

如有類似措施,也應該做一定宣傳,讓公眾安心。一般來講,最能帶來安全感的一種說法就是:“發生這樣的事情後,當地一定會加強預防和治安措施的”。

如果你真的很害怕,比如有些人特別敏感,會杜絕自己生活中一切危害因素,到了這個程度的話,可以離開當下的環境一段時間,避免“觸景生情”。這個道理其實有點像分手,離開這個城市一段時間後,悲傷感往往就能被稀釋一些。


此外,我們應當容許自己在短期內的焦慮和緊張,這種短時間內的格外注意,其實也會隨著時間推移降低你的恐懼感。



我們應當容許自己在短期內的焦慮和緊張,漸漸降低恐懼感/圖源:新華社

我們必須知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個人不能掌控的東西有很多。你我所能做的,還是關注我們日常當下的生活,盡可能提高自我保護的基本技能。

要知道,犯罪事件帶來的恐懼感是會有一定波動期的,大概在五天到七天後可能會下降。尤其是在現在網絡社會,人們關注的熱點更新很快,可能沒多久就會被其他事情沖淡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