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极端恶性事件之下,普通人如何自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总之,恐惧感来源于可能性。有些人会觉得,包括你们的父母也可能告诉你们,这些都属于“极端个例”,负面新闻都是小概率事件。从宏观来看,类似事件确实是小概率没错。但在个人心理层面,只要看到了可能性,恐惧和焦虑就不可避免。我们必须直面它。


03

重拾安全感


很多人会因为一两起恶性犯罪事件产生“社会崩塌”的结论,这是一个主观结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视角。但从犯罪研究的角度,社会真正变得糟糕,应该是当类似案件频繁出现的时候。

所谓“频发”,比如一周内就发生两三起,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就目前的情况和数据来看,其实我们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如果以每1万人当中个别犯罪类型出现的案件数量来看,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犯罪率算是低的。但因为基数大,互联网传播速率快,从某些角度看上去难免会显得似乎密集。

实施无差别犯罪行为的动机可能很多,基于孤独心理、想出名、厌世,等等各种复杂情感状况都有可能。我们必须承认,类似犯罪行为是很难精准预防的。



世界排行犯罪率最高的十个国家(左)与犯罪率最低的十个国家(右)?


但依然有一些举措,是社会可以为提高民众安全感而做出的。比如,当一起行车冲撞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在相关公共场所安装类似可升降绊马索的设施。也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还有对受害者的帮扶,从医疗、公共设施、心理等方面都可以提供后续安抚服务。

如有类似措施,也应该做一定宣传,让公众安心。一般来讲,最能带来安全感的一种说法就是:“发生这样的事情后,当地一定会加强预防和治安措施的”。

如果你真的很害怕,比如有些人特别敏感,会杜绝自己生活中一切危害因素,到了这个程度的话,可以离开当下的环境一段时间,避免“触景生情”。这个道理其实有点像分手,离开这个城市一段时间后,悲伤感往往就能被稀释一些。


此外,我们应当容许自己在短期内的焦虑和紧张,这种短时间内的格外注意,其实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降低你的恐惧感。



我们应当容许自己在短期内的焦虑和紧张,渐渐降低恐惧感/图源:新华社

我们必须知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个人不能掌控的东西有很多。你我所能做的,还是关注我们日常当下的生活,尽可能提高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要知道,犯罪事件带来的恐惧感是会有一定波动期的,大概在五天到七天后可能会下降。尤其是在现在网络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更新很快,可能没多久就会被其他事情冲淡了。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