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啃老: 教授鼓勵年輕人啃老,有一種雞湯叫"媚青"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專業聲譽,恰恰是在很多學者犬儒化的發言中,自己丟掉的。

撰文丨青柳


近日,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提出“有條件的年輕人畢業後可以考慮啃幾年老”的觀點,引發廣泛討論。

梁永安教授表示,“啃老”並非不勞而獲、消極躺平,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過程。年輕人畢業後無須急於工作,應當趁年輕挖掘興趣、理解世界的多樣性,體驗不同生活方式,建立更寬廣的人生觀念。即使花兩三年探索世界後沒有很快得到太實際的回報,但還是擁有了不一樣的過程,看過世界和生命的顏色,未嘗不是一種“滿載而歸”。

不出意外地,這一番言論在網絡上遭遇了群嘲。“家裡是農民怎麼啃”“那樣應屆生身份就沒了”“我剛畢業那會兒自己養不活自己都會感覺很羞愧”,大多對梁教授這個意見嗤之以鼻。

聯想到曾經有個熱搜,“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今天輿論場上的專家面貌,確實讓人一言難盡。現在只要看到“專家”兩個字,我馬上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嘴角一抽。

這些專家到底怎麼了?

01

今天的專家,特別愛在年輕人的話題上發言,教導年輕人怎麼做人。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為教導年輕人是最容易的——不需要多少專業背景,只要年紀大一點就可以,最好還會兩句雞湯體的片湯話。

於是就會發現,今天教導年輕人的專家,幾乎來自各個領域。研究經濟的、房地產的,學文學的、新聞的,幾乎都可以站出來說兩句。就算質疑他們的專業能力,他們似乎還有“年紀”讓人無話可說。

另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年輕人話題是最有流量的。畢竟,像“熱搜”“流量”這樣的東西,終歸是由年輕人推動的。


所以,你很少看到專家建議老年人養老金怎麼花,大多是教育年輕人:

“建議年輕人畢業後先啃老”“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

這一個個言論,簡直魔性。



圖/網絡

有的時候甚至讓人懷疑這些專家的動機:他們不會是像他們自己經常批判的那樣,是“嘩眾取寵”“流量至上”吧?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