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她做的事,比恐怖片要恐怖100倍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但凡有過合租經驗的朋友,想必都遇見過幾個糟心室友。


悉數和室友之間發生過的矛盾,輕則斗智斗勇搶馬桶,為誰沒交水電費而掰頭。

重則發現外賣不翼而飛,私人物品莫名丟失。


再刑一點,可能會遭遇異性室友半夜“走錯”房間的情況。



但有一個女人的合租經歷,比上面的情況嚴重百倍。

她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室友謀殺了五次。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室友策劃謀殺的靈感,是受害者本人親自提供的。

這個故事聽上去匪夷所思,卻是現實中的真實事件。

它來源於網飛的紀實作品——

《史上最糟糕的室友第二季》(又名:《恐怖室友大全》)



這部紀實作品收錄了四個關於室友的犯罪故事。

老粉可能有印象,我之前寫過第一季,裡面的故事一個比一個離譜。

比如五十多歲大媽偽裝成八旬老太,忽悠寡居老年人的保險金。

接連殺害七位老人後,還將他們的屍體埋在自家後院兒;



還有普信男迷戀漂亮女室友,又是紋身又是整容,費盡心思還是遭到對方拒絕。

於是一怒之下殺人埋屍,主打一個得不到就毀掉;





不過最離譜的,還是專業蹭住的租客,成功鳩占鵲巢那集。

這位租客美國法律的“幫助”下,反客為主,把房東趕了出去,白得一套房。

總之,這些美國室友一個賽一個的變態。

第二季室友的奇葩程度和第一季比起來也不遑多讓。

開頭提到的女人名叫瑞秋,是本季第一個故事中的人物。

她剛剛二十出頭,就喜提離異人士的身份。

離婚後,瑞秋和一個名叫珍妮的女人成了室友。



(*左瑞秋,右珍妮)

倆人性格互補,起初相處很融洽,漸漸就從室友變成了閨蜜。

瑞秋還把自己的錢交給珍妮管理。

說實話,她倆要不是被放在這個紀實作品裡,多少得有點啥曖昧關系。

倆人這室友一做就是14年。

14年後,瑞秋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不做手術可能會癱瘓。

同時,她還發現自己懷孕了,但孩子爹已經跑了。



在孩子出生期間,瑞秋更加依賴珍妮的照顧。

幾年後,瑞秋將孩子全權托付給珍妮,自己去醫院做了頸椎手術。

瑞秋出院後發現,好大兒被閨蜜搶走了。

周圍所有人都以為,珍妮才是孩子的母親。



不僅如此,珍妮還誣陷瑞秋吸毒,向法院申請孩子的監護權。

瑞秋本來已經下定決心,帶著兒子遠離這個女人。

可兒子患有自閉症,不能適應陌生的環境。



為了兒子,瑞秋只能又搬回去和珍妮一起住了。



回去之後,瑞秋還特意觀察了珍妮一段時間。

發現她沒啥異常行為,才又放心去醫院做了最後一次手術。

出院之後,瑞秋發現自己的傷口不太對勁。

可珍妮幫她換藥時,卻堅稱沒啥異常。

某天晚上瑞秋差點窒息,這才去了醫院。



醫生告訴她,傷口感染了耐甲葡萄球細菌。

瑞秋之前是護士,她知道這種細菌只有在醫院才能感染,因此打消了對珍妮的懷疑。

不是,就算這不是珍妮幹的,那她隱瞞傷口情況總是事實吧?

可瑞秋竟然絲毫不懷疑珍妮。

這情節放在電視劇裡,絕對是一個值得吐槽的大bug。



瑞秋在此次感染事件之後,經常因為低血糖暈倒,還有幾次差點喪命。

她預感自己時日無多,這時FBI探員突然找上了門。

瑞秋才知道,她的好閨蜜,在暗網上買了一種名叫耐萬的細菌。

這種細菌的抗藥性,比瑞秋感染過的耐甲細菌強幾百倍。

對免疫力低下的人有致命危害,因此被列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都到這時候了,瑞秋還在為好閨蜜辯解,說她絕對不可能這麼做。

然而,這並不是珍妮第一次在暗網上買東西。

她的購買記錄中,還有鎮定劑以及胰島素。

瑞秋想起以前和珍妮一起看犯罪實錄時,吐槽過一樁案件。

案件中一個護士用化學藥劑噶了丈夫,結果法醫一做屍檢就露餡兒了。

同樣作為護士的瑞秋認為凶手不該用藥劑,應該用胰島素。



因為人體能夠分泌胰島素,就算屍檢也很難發現。

所以,其實是瑞秋為珍妮提供了謀殺自己的思路。

上次讓瑞秋傷口感染的耐甲細菌,也是珍妮的手筆。



珍妮一計不成再來一計,前後一共策劃了五次謀殺。

在這整個事件裡,最魔幻的是珍妮的結局。

她多次謀殺未遂,卻只坐了兩年牢就假釋出獄了。

離開監獄前,珍妮還放話說一定要把孩子搶回來。



大姐,咱要真這麼喜歡孩子,要不自己領養一個呢?

不過,瑞秋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過。

她給兒子買了50萬美金的保險,受益人是兒子的監護人。

瑞秋曾在遺囑中聲明,如果自己意外去世,監護人就更改為珍妮。





這麼看來,珍妮到底是對孩子念念不忘,還是對50萬美金有想法,或許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這樁案件最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的,是熟人作案。

被好朋友背刺,確實防不勝防。

就算是互不相識的陌生室友,長期同住一個屋簷下,心理防線也會逐漸降低。

國內也有很多室友犯罪案件。

例如朱令鉈中毒案、復旦飲水機投毒案、馬加爵殺人案。

畢竟人心復雜多面,不知道啥時候就突然黑了。




(*《他人即地獄》劇照)

更可怕的是還有一些人非常擅長偽裝,能輕松抓住別人的痛點。

當珍妮得知瑞秋戀愛後,就故意破壞瑞秋和男友的約會。

美其名曰男的都不是好東西,她只是在保護瑞秋而已。

她不僅嫉妒瑞秋談戀愛,還嫉妒人家朋友多。

對於內向又沒啥朋友的珍妮來說,控制瑞秋的社交,可以滿足她僅有的優越感。

珍妮經常在瑞秋的朋友面前喊她蕩婦。

事後珍妮又道歉說自己一直把瑞秋當家人,沒有想傷害她的意思。



攤個正常人,早跟珍妮這種人絕交了。

可偏偏瑞秋是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到了珍妮。

對於瑞秋來說,珍妮的定位不僅是室友、朋友還是家人。

瑞秋因此對她交付了百分百的信任。

除了珍妮之外,本季四個故事中的凶手,心理多少都有點問題。

第二個故事中的凶手貓男,表面看起來愛幹淨、情商高還很愛他的小寵物





實際上是個酗酒成性、偷東西上癮還有暴力傾向的男人。

並且,小時候的他已經被家長種下了變態的種子。

他媽經常給他買小貓,當他對動物產生感情後,他媽就會把小貓送去安樂死。

不得不說,有些人天生就有變態基因。

不過,長大後的他一開始並沒有走上歪路。

直到他去法學院進修,進去的時候是精神小伙,出來就變成了神經小伙。

酗酒成性還拿著刀在街上追對象。



(*右邊的男人就是貓男對象)

第四個故事中的凶手狗男更加變態。

狗意外被撞死之後,他竟然抱著狗屍體睡了三天。

等狗快臭的時候,他又把狗屍體放進了冷凍層。



不僅如此,他開槍殺了自己的兩個租客之後,把他們分屍扔到河裡。


然後重新粉刷房間,繼續出租

更令人氣憤的是,這些凶手們被抓後毫無悔過之意。



自身心理變態是根本原因,但也不能忽略美國法律的漏洞。

第二個故事中的被貓男殺害的房東老太太本來可以不用死。

她早在發現貓男真面目之後就尋求了法律的幫助。

結果法官只勒令貓男在家的時候,和老太太保持五米距離。





於是老太太只能隨身攜帶錄音筆,准備搜集證據,徹底趕走貓男。

老太太被殺那天晚上,警察親自把她送到了家門口。

可警察認為貓男還沒犯罪,無視了老太太讓警察陪著一起進屋的要求,直接離開了。

而她身上錄音筆,記錄了她被虐殺的全過程。



她一進屋之後就遭到了貓男的虐打。

最後被貓男按進泳池溺死。

案發現場血跡斑斑,還有從頭上扯下來的頭發。

但凡法官要求貓男必須離老太太五百米而不是只有五米遠,或警察陪她進門,也許就能避免一場悲劇。



不過,最可怕的還是珍妮。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她謀殺未遂只坐了兩年牢,出獄之前還堅稱要搶回孩子。

這意味著瑞秋和孩子會時刻生活在珍妮的陰影下。

說不定哪天,珍妮就會再次對瑞秋實施謀殺。



網飛定期制作犯罪實錄的意義,一方面是警醒觀眾們提高警惕。

另一方面,或許就是在彌補法律漏洞造成的後續影響。

公開這些凶手,讓他們的惡行暴露在陽光之下,制造全球范圍的社死,是他們應得的懲罰。

此外,兩季作品的選題也很有代表性。

除了室友犯罪的主線之外,還會涉及到寡居老人、失足青年等社會議題。





雖然作品的立意和選題值得肯定,但制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無用線索過多,篇幅過於冗長。

本季的四個案件,故事都不復雜。

但制作組請到了與凶手、被害者相關的所有人員。

不管每個人說到的內容對案件有用無用,就直接往裡塞。

本來20分鍾能講完的案件,非要抻到50分鍾。



我懷疑制作組是覺得案件太簡單,所以故意塞這麼多信息來充實內容。

但這樣會導致案件中出場人物過多。

觀眾不僅要捋線索還要捋人物關系,大大增加了理解成本。

其次,作品故事結構零散,剪輯邏輯混亂。

段落之間轉折生硬,聯系不夠緊密。

證人出場和消失的時機也很突然。

上一段還在說受害者和凶手的故事,下一段就說起了受害者和家人的相處。



最關鍵的是,作為一部犯罪實錄作品,卻毫無懸疑感。

這個問題和作品剪輯混亂有很大關系。

很多可以放到後面的線索,開頭就點明了。

觀眾一直處於上帝視角看犯罪故事。

如此一來,故事內容對觀眾的吸引力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

和《今日說法》一比,網飛這部紀錄片的節奏是真拉。



總的來說,《史上最糟糕的室友第二季》立意優秀,敘事欠缺。

如果大家對故事內容感興趣,也可以看看。



另外,大家在生活中和室友發生過哪些奇葩經歷,不如在評論區一吐為快。

或者還有什麼精彩的犯罪紀錄片,也可以在評論區推薦一下。

今天就說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梅子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