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4個月換了5個人!育兒嫂市場魚龍混雜,誰來管?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打開一本書,再點開手機監控畫面,上海市民陳女士自嘲道,這一系列操作簡直“熟練得令人心疼”:自孩子出生以來,隨時隨地查看寶寶房的監控已經成為這位新手媽媽的日常。“其實,家裡是雇了育兒嫂專門照顧寶寶的,作為媽媽,本應該是可以放心的。”但陳女士告訴記者,正是這些“專業人士”,反倒使得家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育兒嫂”,顧名思義,是一份照料護理、教育保育嬰幼兒的職業。憑借完備的母嬰知識和照護技能,“阿姨”們走入雇主們的家中,承擔著看顧寶寶的重大責任。而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在快節奏的城市中,育兒嫂的需求量更是逐年攀升,正在成為家庭服務行業內的重要職業。責任重、需求量大,不過,據不少“有娃一族”反映,當下的育兒嫂市場卻讓他們“不敢用人”。


面試時對答如流,上工時手足無措

幾個月前,陳女士和丈夫還堅定地相信著,依靠面試就能找到一個“好阿姨”。

“我們問得很仔細。”陳女士告訴記者,大到專業技能的證書、照護孩子的技能、育兒的理念,小到育兒嫂本人的生活習慣等等,都會在面試中被覆蓋到。依靠這樣的交談,陳女士還能觀察到育兒嫂的表達談吐及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孩子四個半月,一共更換了5位阿姨,每換一次,陳女士對於面試的作用就多懷疑一分。“他們是說歸說,做歸做。”

令陳女士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第三位阿姨。“在那麼多面試育兒嫂裡,她是說得最好的一個。”陳女士回憶道,“不管是母嬰護理還是育兒知識,都對答如流,讓我覺得她在技能上非常扎實。”在看到阿姨滿是專業知識分享的朋友圈以後,陳女士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幾天後,這位阿姨正式上戶,卻給了陳女士“當頭一棒”:“實際操作她什麼都不會。”不僅不會使用搖奶、消毒等基礎的設備,還幾次三番弄濕了床單和床墊。由於護理不當,在短短三天的試工期內,孩子甚至抓傷了自己的臉。

對於這次用工經歷,陳女士感到後怕,她也不禁思考:為什麼面試時表現優良的育兒嫂卻在實操過程中手足無措?阿姨們亮出的職業技能證書又有多少含金量呢?

經過陳女士的觀察,大多數前來面試育兒嫂所持有的均是由家政服務機構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繳納一筆不高的費用,參加家政服務機構組織的培訓,再通過考核,就可以開始接單了。”通常,這一類培訓所需時間較短,考核也較為簡單。一位從業多年的育兒嫂肖阿姨告訴記者,在母嬰健康行業,目前最正規的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育嬰師”職業資格證,“與機構組織的培訓不同,參與這類資格證的培訓會有一定的補貼,但基本需要全日制學習一個月,考核要求也會更高。”

不過,她補充道,隨著育兒嫂市場的不斷擴大,近年來,培訓與拿證的門檻越來越低,“有些機構只要交夠錢就可以辦出‘金牌月嫂’證,還有很多阿姨覺得,只要自己生養過孩子就有做育兒嫂的技能。”

上百個阿姨,中介其實“並不熟”

從與陳女士的交談中不難看出,在尋找育兒嫂的過程中,家政服務公司是最為重要的媒介。他們手握豐富的育兒嫂資源,以此匹配雇主們的需求。陳女士告訴記者,除通過家政機構外,其他比較主流的雇用方式還包括“簽私單”(即經熟人介紹,與育兒嫂個人建立雇用關系)、從月子中心帶出(即將月子中心的月嫂帶回家,轉為育兒嫂)等等,但“私單”有遭遇臨時變更的風險,月子中心帶出阿姨的費用又通常更高,且有時間限制。這就使得家政公司幾乎成了“找阿姨”的唯一出路。

“但事實上,這些中介機構對於育兒嫂的真實情況也並不了解。”出月子後,陳女士便選擇簽約了“海馬到家”公司,但她怎麼也沒有想到,中介的推薦其實並不靠譜,“例如,前來上戶的第二位阿姨有家族遺傳的精神病史,還有一位阿姨存在簡歷造假的嫌疑。就這些阿姨的情況來說,中介到底知不知情也很難講。”而在陳女士表示對阿姨並不滿意後,家政機構也僅表示“可以繼續更換下去”。



以消費者的身份,記者也咨詢了多家提供育兒嫂介紹服務的家政服務機構。大部分機構均標榜,旗下育兒嫂“持證上崗、服務專業”,機構也可以提供“免費更換”等售後服務,且育兒嫂等級均為“高級育嬰師”,會做嬰兒輔食,掌握蒙氏早教方法。在表達雇用意向並提出具體要求後,記者也從工作人員處獲取了多位育兒嫂的簡歷,主要包含了個人基本信息、所持資格證書及工作經歷。但幾經對比後,記者發現,這些簡歷上注明的“高級育嬰師”並沒有具體的頒證單位,工作經歷與工作年限也有諸多不能相互匹配的地方。

“一個家政中介,通常掛靠著幾十甚至上百位的育兒嫂,怎麼可能都了解呢?”大約10年前,郁女士開始在上海開辦家政服務中介,她坦言,對於機構內的育兒嫂,大多也只能通過簡歷來認識,“除非是有阿姨和我們長期合作,或得到了雇主特別的投訴或好評,我們才會有些印象。”郁女士也告訴記者,不少中介機構會幫育兒嫂“潤色”簡歷,“把只帶過一個孩子的,說成帶過兩三個的,或是把中途轉行不幹的時間填滿,這樣操作一下,阿姨們的‘身價’就不同了。主要是,這些經歷拿出去,雇主們也不可能查證到真偽。”


有服務質量規范,但投訴維權誰來管?

第四位育兒嫂上崗時,陳女士以為好運終於降臨到了自己身上。“那是一位50多歲的阿姨,性格溫和,待人接物也十分有禮貌。相處久了之後,我們除了覺得她在生活上有些挑剔外,對孩子很好,也很有經驗。”就這樣,這位阿姨在陳女士家幹了兩個多月。直到有一天,她趁著孩子睡著去隔壁房間打電話,寶寶醒來後翻滾挪動,竟不慎從床上跌落。

這個時候,陳女士發現自己陷入了維權無門的境地。“我先是聯系了家政公司,但對於這種情況,公司並沒有處罰機制,生氣和心疼之下,我又聯系了派出所,民警也表示只能雙方協商處理。”最後,陳女士僅僅是扣除了阿姨一天的工資。由此,陳女士又再次陷入了看簡歷、面試、試工的循環。“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害,中介公司也沒有任何賠償措施,育兒嫂這個職業的犯錯成本也太低了!”對此,她頗為不滿。

那麼,這個市場真的毫無規范可言嗎?記者從上海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了解到,早在2015年7月3日,國家標准委就同時批准發布了《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和《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兩項國家標准,並於2016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前者對服務人員的個人情況、職業道德、工作內容及護理技能等均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並將此類從業人員分為了六個星級,其中,工作實踐年限、差錯出現頻次及客戶都是重要的考評標准,這也會影響後者標准中對於家政服務機構的評價。



《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中對於“金牌級”從業人員的要求

“其實,這些服務質量規范和等級評定都是一種偏正向的反饋。”談及這個問題時,郁女士這樣說,“一旦出現問題,現有規范下,針對育兒嫂本人及所屬的家政機構,都並沒有任何懲罰性的機制。”而面對這個市場的“魚龍混雜”,陳女士坦言,家長們幾乎只能“報團取暖”,“寶媽群裡的一位姐妹專門在‘小紅書’開了一個育兒嫂紅黑榜,通過搜集家長們的反饋,給未來用工提供參考。但這樣的方式,也實屬無奈之舉。”

對此,大多數家長們迫切希望建立健全關於育兒嫂行業的、全鏈條式的監管流程,尤其包括從業資格的監管、個人從業經歷的監管及針對所屬家政服務公司的監管等等。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