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丈夫親自送妻子去舞廳賣?這大尺度國產片,再也看不到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罵了不少爛片,今天柴叔給大家上部壓箱底的好貨。


這片曾在當年拿下過4項國際大獎,因題材和尺度,並未在內地公映。

雖然上映14年了,但它真實的就像在講述你我故事一樣。


整部影片彌漫著一種平淡無奇的壓抑和看不到明天的迷茫感。

後勁兒奇大,看完需要消化很久。





燈光灰暗的舞廳裡,男男女女摟摟抱抱的跳著舞。

女性們明碼標價:開著燈跳舞,5元;關著燈跳,10元。

其中的門道不用說破大家也都知道。



離譜的是,這些女人都是老公親自騎著車送來舞廳的。

男人們送完妻子,坐到門口長椅上就是一副微死狀。



一邊是可觀的“外快”,一邊是徹骨的失業潮。



男人們就算憋屈也不會說什麼,比起尊嚴,填飽肚子才更重要。



女主李麗是紡織廠的一名元老級員工。

這家國營紡織廠是50年代蘇聯援建的。

從青春少女到現在,紡織廠見證了她人生的變化。

一首蘇聯歌曲紡織姑娘更是承載著最美好的年華。



然而,經年累月的機械的四肢勞作和上百台紡織機器轟鳴,折磨著她的耳膜和神經。

日子辛苦也就算了,工資還總是被克扣。

這天,李麗因為在車間吃飯,被扣掉了一百塊。

她不服,問主任誰沒在車間裡吃過飯?為什麼只罰她一人款?



事實上,被罰的並不止她一人。

90年代國企改革,街上到處可見下崗工人,活下去都成了難題。

工友們心裡再不服氣,也只能向現實低頭。







李麗的丈夫老胡就是下崗大軍中的一員。

老胡耿直憨厚,在市場支起了攤位賣魚,顧客刁難他,他也不說什麼。



生活的壓力太大,讓夫妻二人之間很少說話。

哪怕是一桌子豐盛的菜肴,都聞不到一絲幸福的氣味。

交流起來,能省則省,多說一個字都是浪費。



這天,李麗打了個盹後,發現自己流鼻血。

起初沒有在意,只是簡單地擦幹淨。

隨後,在一次車間迎新活動上,李麗突然暈倒。

醫生拿著檢查結果告訴她,是血癌。



最佳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需要50萬費用,但成功率僅有40%—50%。

也可以放棄治療,但只有不到半年的活頭。





李麗隔著門聽到了這晴天霹靂,壓抑多年的她終於有了一次情緒總爆發。

命運的不公和對現實的無奈讓他情緒崩潰了。



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李麗沒著急做決定。

重新回到廠裡上班,在機器前不停的忙碌著。

只要人沒死,生活還是要繼續。

她的生命就像一台出現故障的機器,隨時都會停機。

流鼻血了就隨手一擦,然後繼續工作。



歇班兒時,李麗夾著煙,表情麻木,眼睛空洞無神。

即便是“廠子倒閉”的消息被實錘,她也無動於衷。





反倒是一名變賣所有治好了乳腺癌的工友勸動了李麗——

“人啊,有病沒病都得活下去啊,趁現在還活著,就多出去旅游,回來後該吃吃該喝喝,沒必要幫誰省錢,這叫活在當下,快活一天是一天。”

李麗聽完這段話,心裡並沒有好受。

只是想通了一件事,眾生皆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但終究還是不甘心,明明還沒好好活過,就要跟世界說再見了。



這天,她買來一盒蛋糕,走進廚房,緊閉門窗。

打開煤氣後,又在蛋糕上鋪上了一層安眠藥。



好巧不巧,兒子提前回家,闖進廚房要吃蛋糕。

李麗一下子驚醒了過來,趕緊清理安眠藥,開窗通風。

一邊催吐,一邊嚎啕大哭。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活著就是時時刻刻受煎熬嗎?




被“卡”住的李麗,最後選擇像工友那樣,瀟灑地活一把。

她先來到舞廳,面對無數尋求刺激的油膩男,反而沒什麼心理負擔。

昏暗的燈光加上憂傷的音樂,很容易讓人忘記煩惱。





拒絕完一個帥氣多金的凱子後,李麗反而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了。

她決定去北京找初戀,完成兩人去北戴河看海的約定。



初戀,是李麗長年埋藏心底的傷痛。

北京林立的高樓和車水馬龍,讓李麗驚訝的說不出話。

她來到初戀所在的工廠,穿梭在一台台機器組成的矩陣之間。

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李麗找到了心心念的那個人。



時間抹去了他英俊的模樣,歲月的痕跡爬上臉龐,只有那份書生氣還在。

久別重逢,沒有喜極而泣,有的是只道當時是尋常的恍惚感。

初戀名叫趙路寒,兩人相識於紡織廠的合唱團。

合唱團裡,李麗是成員,趙拉得一手好手風琴。

熱戀期間,海誓山盟、鶯鶯燕燕,李麗把一切給了趙。

父母卻覺得“拉手風琴的,肯定不老實”。

所以,李麗嫁給了老實人老胡。



有趙路寒這個心結在,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麗老胡之間無比冷淡了。

如今,兩人各自有了家庭,命運的軌跡也朝向不同。

他們說,也許這就是命運吧。





面對初戀,李麗並沒有把病情和盤托出。


二人坐上了去北戴河的大巴,陽光灑在二人肩頭和臉龐,驅散著死亡帶來的恐懼。



李麗像個少女一樣回憶著戀愛往事。

來到海邊,李麗見證了趙當年描述的大船、海鷗,了卻了多年心願。



第二天,趙來到賓館找到李麗,李麗已經不辭而別。

鏡頭一轉,是蔓延到天際的鐵軌。

李麗心想,只要忍受片刻刺耳,世界就跟她再無瓜葛。



可恐懼又讓她臨陣退縮了。

鐵路員追著李麗要罰款,李麗拔腿就跑。

但跑著跑著就笑了: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居然會怕被罰錢?







這部上映於2010年的《紡織姑娘》,曾在當年拿下國際大獎。

雖然名氣沒那麼足,但因為“至誠”“至真”,讓觀眾無不感動。



影片的背景是90年代下崗潮,相信很多人能從紡織姑娘身上看到自己或者母輩的影子。

影片最後,這個50年代建立的西安東郊紡織廠最終倒閉。

紡織產業的衰敗,代表著仰慕蘇聯時代的終結。

更映襯著微渺人物命運的凋零。

冰冷的機器在空蕩的廠房顯得是那麼淒涼。

就像下崗的工人一樣,他們的命運因被種種迷茫遮蔽得暗淡無光。

有觀眾調侃,《紡織姑娘》不好,應該叫《底層人民》。

回到家的李麗,在天台上抽著煙,放眼望去,冬天的清冷肅殺之下,毫無生機。

個體,沒有任何能力反抗命運的不公。



白雪覆蓋的街頭,一群男人騎著自行車送自己的妻子去舞廳跳舞賺錢。

這有違人倫又極其荒誕的畫面中,主人公們臉上的表情,卻是無比愉悅而快慰的。

昏暗的舞廳裡,震耳欲聾的音樂搭配昏暗的光線,他們盡情釋放來自生活壓力。



最後:

再次暈倒後,李麗被緊急送醫。

醫生診斷,治療、恢復效果很差,建議放棄治療,避免兩頭空。

耿直老胡,最後以低價賣掉了老房子,仍舊於事無補。

他們的兒子,還因此埋怨上了媽媽。





搶救室出來的李麗,此時已經滿身是管子,只能靠呼吸機勉強維持著生命體征。

恍惚中,李麗夢到趙路寒再次拉起手風琴。



半夜,李麗起床,看見熟睡的丈夫,她伸手撫摸著丈夫的額頭。

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如此深情面對自己的丈夫。



李麗走向窗邊,煙花在夜空中綻放開來,就像自己即將走完的人生,如夢如幻。

李麗是那個時代無可奈何的縮影,也是一個歷史痛苦不堪的見證。



盡管《紡織姑娘》年代久遠,背景與今天已大有差別。

但片中那種面對命運捉弄的無力抗拒感,還是能溢出屏幕,直達每一位觀眾的內心。

生不易,死不易,生活苦缺,卻束手無策。

圖|來源網絡侵刪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