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俗語"七十不上墳 壽有三不過"啥講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古人有句俗語:“七十不上墳,壽有三不過。”你知道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嗎?


七十不上墳

其實不上墳的意思就是講,人過了70歲以後就不要再上墳掃墓,但是我們知道上墳是祭祖的一種方式,自古祭祖就和孝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如果一個人不參加祭祖活動,就是一種忘記祖先不孝的行為。


那為什麼說七十不上墳?原因有兩個,第一,過去的墳墓大多會選擇山地位置比較高的地方,上墳的時候也不光是簡單的爬上去拜一拜,而是先要清理墳墓周圍的雜草灌木,然後覆上新土進行修整,最後才是燒紙上香舉行祭祀儀式,就算是一個青壯年至少也需要半天時間才能完成。過去我們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的老年人根本不可能完成上墳祭掃這麼累的工作,所以古人才說七十不上墳。

那麼七十歲以後難道就不再祭祖嗎?其實按照傳統有兩大祭祖節日,也就是清明節和中元節。清明節需要上墳祭掃,而中元節通常就是在家裡舉行祭祀,所以老百姓說清明節是人找鬼,而中元節是鬼找人,七十歲以後雖然不再上墳,但是可以在中元節主持家裡的祭祖儀式,這樣既保障了老人的安全,也能兼顧祭祖和孝道。

當然,現在把傳統的土葬習俗已經逐步轉向集中管理的公墓。上墳祭掃也不再需要費力勞師動眾,所以過了七十歲以後,只要身體還好,也可以輕松祭掃,不一定非得遵循七十不上墳的規矩。

壽有三不過


那麼“壽有三不過”又是什麼意思呢?這裡講的主要是有三種情況,不宜做壽。

首先是病中不過壽,就是身體有病正在醫治調理過程中不宜過壽,因為做壽畢竟也比較折騰,而且客人來來往往都要招待,導致老人無法安心養病,有可能加劇病情,因此如果老人身體不好,就要一切從簡。

第二種情況是家裡困難也要盡量避免大操大辦,舉行一場壽宴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人在窮困的時候舉辦壽宴,反而有可能體會到人情涼薄的酸楚,與其這樣不如不辦,反而會少了很多煩惱。




第三是父母在或者子女喪都不要辦壽。父母在就是講老人的父母,如果還在人世,不管是七十或者是八十,都只能按照普通的生日來過,而不要舉辦正式的壽宴,因為中國人講“尊親在不敢言老”父母在不慶生的規矩,也是傳統孝道的一種體現。

那麼“子女喪”說的是,如果老人的子女都走在前面,那也沒有辦壽的必要,因為按照傳統,老人過壽通常都是由子女或者親近的晚輩來給他操辦,以體現子女的孝道,很少有人會自己給自己辦壽。這樣的壽宴即使辦了,也只是徒增心酸和痛苦而已。

最後,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過的幸福。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