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出逃記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撥通了九龍的電話,卻沒有人接。馬思聰只好回到那長滿青苔的岩洞。出走時赤手空拳,沒有帶一片餅幹、一塊面包,身邊又沒有一張港幣。一夜驚恐交加,一天饑寒交迫,馬思聰一家非常狼狽。實在饑餓難熬,向當地人賒了一塊面包,把早飯、中飯、晚飯“三合一”……總算在傍晚時分,打通了電話。在濃重的夜色之中,汽車來了。馬思聰一家上車的時候,噎顧不得拍去衣褲上的泥漿了。


就在馬思聰到達九龍的翌日--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七日,香港報紙便刊登了“002”號小艇的照片,報上披露,這是廣州新洲漁輪修配廠的電動拖船--因為小艇上釘著“新洲漁輪修配廠”銅質銘牌。所幸,記者們還不知道偷渡者為何許人,沒有披露姓名,沒有提及中國的大音樂家……

馬思聰仿佛覺得腳下的大地在震顫。自從躲進九龍以後,他的一家都未曾出房門一步,就連馬瑞雪好奇地掀開窗簾的一角想看一下窗外的景色,也被他制止。盡管如此,危機仍在向他逼近。如果香港警察抓住了“狗頭”,他供出馬思聰的大名,那就會把他避難的美夢擊得粉碎。而到達九龍的第二天“002”號小艇的照片一出現在香港報紙上,馬思聰就意識到這裡絕非可以久留之地。


選擇美國

除了香港、九龍,他能到哪裡去呢?

法國嗎?奧別多菲爾教授和畢能蓬教授多年沒有聯系,連是否尚在人世都不知道。去英國嗎?除了傅聰在倫敦之外,別無熟人。去日本嗎?舉目無親。

馬思聰選擇了美國。雖說自從九弟馬思宏一九四八年去美國之後,與他聯系不多,而且兄弟倆對一些問題的見解不盡一致,不過畢竟是骨肉同胞,何況馬思宏在美國音樂界已站穩腳跟,頗有影響。到了美國,借助弟弟的介紹,他可以在那裡的音樂界立足,找到工作……


可是,要去美國,談何容易!不用說他的一家沒有一張出國護照,就連他的中央音樂學院工作證,也在踏上小艇之前銷毀了--他生怕在途中發生意外,工作證將暴露他的真實身份。

眼下,空空如也的他,惟一的財富、惟一的“證明”,是那把陳舊不堪的小提琴。這是出自十六世紀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拉地瓦利(1644-1737)之手的稀世珍品。斯特拉地瓦利一生,制作了一千一百把小提琴。他制作的小提琴,雲杉面板木板如絲,背板的“虎皮紋”寬而明顯,造型漂亮、美觀。更重要的是,他的提琴的發音格外醇厚、圓潤、優美、流暢,具有穿透性。幾百年之後斯氏小提琴在世界上所剩無幾。美國小提琴大師梅紐因手中所持是一把斯氏小提琴,據說價值五萬美金。由於幾十年前一位名叫哈廷伯的七十多歲的俄國小提琴家的轉讓,馬思聰有幸也得到一把斯氏小提琴。從此,無論馬思聰走到哪裡,手中總是拿著這把彌足珍貴的名琴。在出走時,他拋棄了一切,卻緊緊抱著這把幾百年前的小提琴。他想,倘若在香港從親友處借一筆錢,買四張飛往美國的機票,到了美國,只要他拿出這把琴演奏,音樂會的收入將會償還欠款。




抵達九龍的第二天晚上,馬思聰托親友找到了跟馬家有點瓜葛的南希(Nancy)小姐。

“什麼?馬思聰到了香港?想去美國?”當南希小姐把消息轉告美國駐香港領事,領事先生也大惑不解。美國領事擔心九龍那個自稱是馬思聰的先生,會不會是一位“馬騙”先生?消息靈通的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從未探聽到馬思聰前來香港的半點消息。

美國領事挑選了一位酷愛音樂的館員,驅車九龍,面晤那位中國音樂家。

身邊沒有任何證件,短短的平頭,不合身的西裝顯然是剛剛借來的,那個中國人睿智的目光足以表明他是頗有教養的。他操著純正的法語,也能用英語對話,更表明他的文化修養是不錯的。
1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75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