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我拒绝了 AI 的「表白」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那又如何?


事关己,也关你




上网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

我还记得中学左右就会开始接触到「Google 搜索技巧」:给关键词加双引号啊,加「site:」来检索特定网站内容,用 filetype 来筛选格式……

接下来调动一下脑洞,发散去想关键词:「AI 安全事故」「AI 发疯」「AI 幻觉」「AI 纽约时报」「AI 洛克蛇怪」「思想实验」……

到实际开看时,还得带着警钟:「又是广告!」「这破垃圾网站」「这是软文吗?」「怎么又是这篇通稿?」

「这篇真好看,等我再看看这个博客有没有其他好看的。」

用学文主编的话来说,传统搜索是个「兼听则明」的活动,用户总得主动去甄别信息,分别聆听不同声音,再去自己判断。


但 AI 搜索就不同,一对一的对话框,每次提示后弹出的不是一个可能性的广场,而是一个所谓的「答案」,且经常包含着「态度」。



我们都不是 Kevin Roos,我们也不太在乎他的声誉,但我们都会受 AI 回答的「态度」影响。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还指出,我们和 AI 关系中的「协作」特性,还会让这种影响变得特别隐性,人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被影响」。

还有就是找购买建议,想去了解商品。

就算 AI 搜索引擎 Perpexity 说它即便接广告也只会在框旁显示,不会影响搜索结果,但我们从 Profound 的模式就已经能看出,未来的回答很可能会藏着很多广告,我们又怎样能从「一对一」的对话中「跳出去」?

这些我们直面的交互,暂且都还算可以自主「警惕」,但那些看不见的呢?

万一公司用大模型去筛选简历,保险公司用大模型去估算保费,而这些大模型的训练资料又存在被操纵的数据呢?

AI 不一定会发疯报复,但它的确在「做」着决策,只是我们都不知道那背后是谁的利益。当越来越多人说着「这个东西 AI 生成一下就可以」,我们未来还想从对话框中跳出来时,还有「传统互联网」可以接住我们的疑惑、好奇和对与人连接的需求吗?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0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