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袁凌过得很糟吗?靠文字吃饭的人另有敬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昨天还看到有人说,国家会扶持写作,袁凌为什么不加入作协、领取各种项目基金呢?这就是典型对写作完全无知者的想象,如果袁凌是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写出那些作品。而且,袁凌并非没有机会赚钱,2003年考取清华博士,32岁成为新浪网新闻中心副总监,都是成为普通中产的机会,但他另有所求。


从朋友们对袁凌的描述来看,他反而是这个社会上难得过得安心的人。

他并非真的贫穷,日子不是过不下去,他的年收入甚至比许多这两天关心或嘲笑他的人还要高。我的朋友张丰说得对:“袁凌要‘重新找工作’,是因为预感到图书市场滑坡,想找一份编辑的工作补贴生活,可以更从容地写作。他还有不少想写的主题,谈起那些,他的眼里就会有光亮。”


他固然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北京户口,但他仍然有一面墙都是书的书房。张丰还写道:“有一位年轻的写作者,无比羡慕袁凌有一个和他志同道合,同样喜欢非虚构写作的妻子。”


对于袁凌来说,最大的困境并不是生活,也不是书是否畅销,而是有可能无法出版“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就像张丰说的那样:“这个社会已经有一套体系,确保以‘说出真话’为职业的人,不能过比较富裕的生活。”

我对袁凌最大的敬佩,是他作为一个名气极大的写作者,居然没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这也成为许多人眼中袁凌“不懂社会”的证明)。可是,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坚持、自信与专注,才能拒绝社交媒体啊?起码,我就不可能做到。要是写了个十万加,我还会沾沾自喜一下,跟编辑探讨出版时,偶尔也会提到“如何好卖”,我这样的俗人,恰恰证明了某些人的可贵。


最重要的是,袁凌是安心的。他从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写作对象会在一夜之间身败名裂。二三十年后,他仍敢于翻开自己的作品,回顾自己的一生。

我曾经跟一位朋友探讨过“为何要写作”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很多年后,当自己的孩子翻开父亲的书时,仍然会对父亲有一份尊重而非鄙视。对于孩子来说,这远比钱更重要(当然,我是个俗人,表示钱仍然很重要)”。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