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木兰辞》里的统治者为啥称天子,又称可汗?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后来北魏本朝的崔浩(崔宏的儿子)说得比较婉转,但“太祖(道武帝)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这话的意思其实与叶适的看法别无二致。


当时,拓跋鲜卑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踏入中原。带着征服民族的自大,北魏初年的鲜卑文化居于优势地位。北魏早年,拓跋鲜卑婚制较为独特,早期的王公贵族均实行一夫一妻制。直到道武帝入主中原,仍是“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的局面,如果哪个王公贵族娶妾,则被人们“共相嗤笑”——不言而喻,一起被耻笑的还有士人娶妾是为“广继嗣”“修阴教”这样的儒家传统观念。甚至作为一个皇朝最重要皇帝登基仪式,北魏也刻意与中原传统拉开了距离,反而跟鲜卑部落推选盟主的典型有些相似:有七个人以黑毡蒙头,此七人象征着拓跋早年统摄“七分国人”的七个宗室姓氏。新登基的皇帝同样头蒙黑毡,朝向西面拜祭上天,然后就进太极殿,接受百官朝贺。宋元之际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胡三省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不是“汉魏之制”,而是“夷礼”。

如此“胡风国俗,杂相糅乱”的局面,在嘎仙洞所发现的祝文里都可以寻到蛛丝马迹。与《魏书》中的祝文比较之后,人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些细微但值得注意的差异:祝文开篇“敢昭告于皇天之神”之前的段落和以“荐于”开始的结尾部分,没有被记载在《魏书》当中。被后世史家刻意略去的文字,既有“天子臣焘”,也有“皇祖先可寒”。通过这种做法,拓跋焘从称谓上将自己展现为拥有光荣传统的草原统治阶层——“可寒(汗)”——的继承者,尽管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天子”。而这正与《木兰辞》中“天子”与“可汗”混用的情形相符,足见这首北朝民歌,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北魏年间统治者双重认同的微妙之处。


孝文帝的决断

公元465年五月,年才26岁的北魏文成帝(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皇帝拓跋晃长子)驾崩了。继位的献文帝年幼,由冯太后(“文明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她实际上是献文帝与孝文帝(前期)两朝的实际主宰。正是冯太后下令制定俸禄制,同时又规定贪污一文钱就要处死,缓解了紧张的官民矛盾。太和九年(485),冯后又实施了影响北朝隋唐数百年的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能够依靠法律规定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翌年,冯后又推行三长制,即五家为一邻,设一邻长;五邻为一里,设一里长;五里为一党,设一党长,重建了自从十六国时期以来彻底崩溃的华北封建统治基层组织。


冯后的改革使得北魏在北族政权向传统中原王朝转型中迈出了决定性步伐。但转型的最终完成,是在她去世之后,由亲政的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实现的。孝文帝虽然是拓跋王朝的君主,但他自幼受到的教育却是完全的中原汉文化传统,“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于是,当公元490年冯后去世以后,她热衷于推行的改革大计并未受到影响。当时的孝文帝才24岁,他那有名无实的皇帝却已经做到第二十年了。然而,孝文帝虽然受过文明太后严厉管教,却是文明太后事业坚定不移的继承者。在他亲自执政的短短9年(490—499)里,这个鲜卑王朝的“汉化”又向着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发展下去了。

这就是迁都


北魏前期的京城平城,僻处塞上,供给困难,且柔然又常发骑南侵。对于统治重心日益倾向农耕地区的北魏王朝来说,这里的环境已经变得不太合适了。孝文帝就感慨:“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他所中意的地方是洛阳,“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之所以要迁都洛阳,固然有摆脱盘踞平城的鲜卑守旧势力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在孝文帝心目中,只有迁都洛阳,自己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皇帝。当年“十六国”中的后赵建立者石勒只因其版图“包括二都(长安、洛阳)”便被一些人称为“中国帝王”。而东晋、南朝则因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权便被称为“僻远一隅,不闻华土”。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舆论里,将中原的统治权看成是正统王朝的象征,而洛阳则是中原的代名词,只有在洛阳建都的政权才是华夏正统。这样的政治象征意义对孝文帝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不惜以南伐萧齐为借口,大费周章地用“欺骗”与“威胁”的方式下令迁都洛阳。而定鼎嵩洛之举也成为北魏由夷变夏的最大自信,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称:

“居尊据极,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

在迁都后的两三年内,北魏孝文帝频繁地推行着从根本上触动拓跋遗风遗俗的诸多改革制度: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乃至以身作则推动鲜卑族与汉族联姻。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核心就是将鲜卑统治阶级融入汉族门阀世族体系之中。几乎可以说,当年崔浩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情,乃至根本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都在孝文帝手中化成了现实。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