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家長自稱幼兒園孩子在做微積分,清華教授:造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聲音




“現在自殺的傾向性越來越低齡化了,我們沒有讓孩子充分地體驗和欣賞生活的美好,無休止的作業、無休止的要求、無休止的批評,他怎麼可能留戀這樣的生活?”


“有個別家長居然還吹牛,連我幼兒園的孩子都在做微積分了。我說這是造孽啊,孩子如果願意學,不排除有天賦才華的,他就是會編程、愛編程,那我們就做。不要強迫孩子去學他不喜歡學的東西。把做人的本能學好,再去學做事。”

“我們的教育教的不是做人的技能,我們教的都是那些做事情的技能。我們很多人學的是數理化、工程、金融,培養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但它沒有教大家心理學的知識、社會學的知識、人文的知識。學歷越高,專業越細,教育其實未必更好,不像我們的父母親,他們經歷過人生的磨難,經歷過政治的動蕩,生活的貧窮,可能對人、對社會、對人生有非常高的智慧,而這個智慧不是大學教的。”

“社會一定要提倡多樣性。我們應該多多宣傳社會中那些多樣化的優秀人才,一個人把插花做到極致,一個人把文學作品寫到極致,一個人當老師上課上得極好,這些就是我們應該去表揚的。我特別希望我們有這種多元化,多去宣傳那些平凡的偉大,他做的是平凡的事,但是別人做不到,那就了不起。”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彭凱平帶領團隊對三十多萬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青少年普遍存在“四無”問題:學習無動力、對真實世界無興趣、社交無能力、對生命價值無感受。彭凱平認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小慈說:

好的教育應該是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去實現它,而不是把教育作為一個短期功利性的工具。但是,在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面前,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很難被改變。


關注

15歲大涼山女孩首登奧運就創造歷史




巴黎奧運會沖浪比賽中,來自四川涼山的15歲小將楊思琪順利闖進第三輪。9歲開始學習沖浪前,這個來自大山的女孩從沒見過海,甚至不信海是鹹的。如今,在巴黎奧運賽場,她沖進了凶猛的“卷浪”之中,闖進了16強,創造了中國隊在該領域的歷史。

楊思琪的沖浪板上寫著:“夢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小慈說:

6年時間,她完成了一個大山女孩擁抱大海的故事。

江歌媽媽獲賠27萬元,“將捐給社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