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在绝命书里,曾国藩用10个字总结其一生心得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六月初四,一等毅勇侯、直隶总督曾国藩在临危受命处理“天津教案”前,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




天津教案”对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来说,本就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对于曾国藩来说,更是终结其政治生命、道德生命、自然生命的一道催命符。这一点,曾国藩早有预测:


他对运送棺材的路线,书籍、木器、奏折文章的处理,都作了详细周到的安排,可谓“视死如归”。但最重要的,篇幅最多的部分,是对人生经验的概括,对后辈的谆谆教诲。

第一点,修身以“不忮不求”为重。

他将古代圣贤关于修身的千言万语概括为四个字“不忮(zhi,第四声)不求”。

“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这类人,懒惰的自己不去修炼本事,嫉妒的害怕别人有本事,经常出现在事业名声相当、权势地位相等的人之间。“将欲造福,先去忮心”,如果不去掉“忮心”,内心将满是荆棘。

“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这种人,没有得到的时候担心得不到,得到了的时候又担心会失去,经常出现在经手交接货物资财、提拔晋级重用的时候。“将欲立品,先去求心”,如果不去掉“求心”,胸怀里将天天卑污。

第二点,兴旺由“克勤克俭”所致。

他将国家与家庭兴盛的原因,归纳为四个字:“克勤克俭”。然而他却首先检讨平生,自认为做得很不够:读书没有留下抄写的笔记,当官没有可供收藏的文书;官府中服役的人员、厨房下每天的花费都很奢侈。之所以奢侈,是因为前期在带兵打仗时,军营里的规模场面较为宏阔,仗打完了却没有改过来,加上自己年老多病,又花了很多医药费。


由此,他得出“

第三点,“孝”和“友”是家庭的好兆头。

他不太相信因果报应,因为有的并不太灵验,但他坚信孝、友的立报:“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孝敬和友爱能立马带来好运,反之则很快就遭殃罹祸,这是屡试不爽的。

他希望儿子在他死后:


要像亲爹妈一样侍奉叔父叔母,像手足一样对待堂兄堂弟,鼓励他们上进,规劝他们的不足,让彼此互相促进,各个成功。能从内心深处期望他们能富能贵,多做好事美事善事,为他们默默祈福。

曾国藩的七十世祖曾子说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熹解释认为,人到了生命尽头的时候,会反省自己的一生,从而回归生命的本质,因此能说出从善的话。作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三条心得,三个层次,各得其理。

先从克服缺点毛病开始,抓住了解决问题的要害,这也是后两者的基础和根本。人只有先治好病,才谈得上强身健体、养生美颜。然后从国家和家庭的共性层面,强调了辛勤奋斗和节约俭朴的重要。最后从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落脚,回到了家庭教育的本源和初心。在大难面前,事理如此清楚明了,正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真规律。

而且,最关键的,曾国藩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饱含人间温情的叮咛。比如:他要求送自己的灵柩回湖南老家的时候,“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是,还是要麻烦官府安排一些兵勇护送,毕竟,社会还在动荡,居心叵测的仇人还有不少嘛。这正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的清高。

他在要求别人的时候,都是先批评自己。如:说到“忮”和“求”的时候,他剖析自己:“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说到“勤”和“俭”,他自责:“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先进行自我批评,表现了自己谦虚、生命不息、整改不止的态度。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