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22年后,当母亲知道孩子是跨性别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47岁这年,林林接到孩子的电话,得知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儿自我认同为男性,喜欢女性,是性少数群体中的跨性别者。


完全理解、接纳这件事,林林耗费了数年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度,她曾试图从自己身上找到“出错”的原因,也在痛苦、自责、怀疑、幻想中有过冷战和对抗。

8年间,她努力弥合裂隙,试图跨越父母与孩子身份的隔阂,挣脱家庭与社会的偏见,跋涉向爱与理解的终点。


01 消失的“女儿”

一个夏天的中午,电话那头传来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声。我被吓了一跳,紧张起来,问孩子,发生了什么?

在这通电话响起前,孩子生命中的前22年,我很少看他哭过(此处的“他”是林林在得知孩子为跨性别后,对其的代称)。就连小时候做错了事用力打他的小手心时,他也可以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一边摊开手,跟我笑着说,不疼。

他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笑,是那种在浴室里洗澡都会传出歌声的孩子。他喜欢看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高考前,就算是学习最紧张的周末,回到家的他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也可以看得哈哈大笑,毫无顾忌的笑声经常从客厅传进卧室和书房。

那时候,我还把他当女孩,尽管他已剪了短发,穿着中性的运动裤和T恤。对他当时的穿衣风格和微胖身材,我毫不在意,甚至心里有些隐隐庆幸:我觉得这种中性风格不太引起男生的注意,对正在读高中的女孩而言,恰好是一种保护色,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因为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像个男孩,后来工作了,自然就变成了“淑女”。因此我觉得到了一定年龄,眼前这个短发女孩自然就也会改变,“女人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觉醒。

“我害怕说了以后,你和爸爸就不要我了!”这是孩子那天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那是2016年,在电话里,正读大三的孩子向我坦白说,他是一个跨性别者:“是一个男孩子的灵魂,错装进了一个女孩子的身体。”他说他喜欢女生。我这才知道,那个高中三年和他形影不离、每个周末都会到我们家来住的大眼睛女孩,就是他的第一任女友。我曾一直以为那个女孩是他的好闺蜜。

他告诉我,后来他又交往了几个女孩,恋情总是曲曲折折分分合合。半年前,他交往了一个新的女友,两人因为性格原因准备分手。但那个女孩威胁他说,要帮他跟我“坦白”身份。情急之下,孩子决定自己告诉我这一切。


我的内心开始翻江倒海。

我1970年生,是职业媒体人,做过电视台记者。1994年,我生下我的孩子,当接生的医生报喜说是一个女孩时,陪在一旁的奶奶掩饰不住地大喜过望,因为前面她已经抱了三个孙子了。

当看到这个几分钟以前还在我肚子里的小生命,肉嘟嘟粉墩墩地睡在我身旁时,我感怀生命的神奇,脱口而出,欢喜地对着他叫了一声“妹妹”。


他的生理性别就在出生这一刻被定义为女性。

跨性别是性少数人群中的一种。对于性少数相关知识,出于媒体人的职业属性,此前我也有些了解。在看过为数不多的相关文学和电影作品里,这一群体总是被异化和妖魔化的,被标注着“不大众” “不正常”和“变态”的标签,总是和诸多贬义词相关联。

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开放包容的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存在即合理。”但我也以为,这一群体距离我是很遥远的。作为旁观者的我,只是听过、看过,未曾想过这个词会出现在自己生活里。

现在想来,我庆幸当时的我没有失去理性。内心还在波涛汹涌的我,第一个反应是马上安慰他:“没关系孩子,即使全世界都看不起你,爸爸妈妈都永远在你身后和你一起,做你坚强的后盾。”

然而,知易行难,要做到却并不容易。那通电话后有半个多月时间,我照常上班,拼命工作,用工作麻醉自己,但一有空闲我就会胡思乱想。

孩子的成长过程像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放。我不停自责从小到大没有给孩子撒娇的机会,自责自己因为工作忙,长期缺位孩子的成长,自责孩子今天这样,全是自己的严厉、自私和不负责任造成的。

我想到孩子小时候,常去家楼下的一家理发店玩。有一天,几岁的他看见店里师傅给顾客做按摩,聪明的他在一旁很快看会了。回家后,他跑过来像模像样地给我做起按摩。说实话,小小的他手法非常好,穴位也很准。虽然我很惊讶也很舒服,却没有表扬他一句,甚至没有跟他说一句“谢谢”。
1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9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1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