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台湾立法院"国会改革法案"引争议 有五大关注点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围绕“国会改革法案”的争议点在于审议过程的程序正当性,而攻防战本身也是大选后情绪的延续,反映了在野“蓝白”阵营与执政绿营的撕裂。https://t.co/WoyFXqfqq2—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y 23, 2024


台湾立法院“国会改革法案”攻防战,继上周发生激烈冲突后,周二(5月21日)恢复开会当天场外过万民众集结抗议,预计周五(5月24日)法案继续审理时,示威会持续发酵。

有关法案最具争议的是“藐视国会罪”,立法过程也被质疑违反程序正义,在野阵营以人数优势“辗压少数”。


这是年初台湾大选后立法院“三党不过半”及“朝小野大”格局下发生的争端,也是新上任的总统赖清德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外界关注未来台湾政治走势,以及示威会否持续扩大演变成“太阳花运动2.0”。

有学者对BBC中文分析指,相比法案本身,这次争议点在于审议过程的程序正当性,也有分析认为事件是大选后情绪的延续,反映了在野“蓝白”阵营与执政“绿营”的撕裂,若双方都不退让,未来四年恐怕会继续争执不休,而北京乐见台湾乱局。

国会改革法是什么?



图像来源,YASUYOSHI CHIBA / AFP

今年1月台湾大选选出113名国会立委,“蓝营”国民党、“绿营”民进党、“白营”民众党分别获得52、51、8个席次,构成国会“三党不过半”格局,若在野的“蓝白”阵营合作,可压到执政绿营的人数。


这次争议源于“蓝白”共同提出《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第25条修正条文,包括五大方向:总统国情报告常态化、立法院调查权及听证权、强化人事同意权、正副院长记名投票制,以及被认为最具争议的“藐视国会罪”。

根据“藐视国会罪”内容,被质询人除为避免国防、外交明显立即的危害或依法应秘密的事项者并经主席同意者外,不得有“拒绝答复、拒绝提供资料、隐匿资讯、虚伪答覆”等藐视国会行为,违者经院会决议后可处新台币2万至20万元罚锾,逾期不改正可连续开罚。政府人员于立法院受质询时,为虚伪陈述者,依法追诉其刑事责任。此外,被质询人不得“反质询”,但未有明文定义何谓“反质询”。

在野的国民党和民众党认为,国会改革法案是要加强立法机关的监督能力,重点之一是政府官员不得在国会听证备询时说谎或蓄意隐匿,并强调欧美国家都有藐视国会罪,条文主要针对政府人员,普通民众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且需经过法院宣判才能算数。


民进党则表示,藐视国会罪定义过于宽松,恐引起寒蝉效应,又质疑过分扩张立法院权力会违反权力分立原则,可能违宪。另外,部分商界忧虑条文冲击营商环境,若私人企业被要求到立法院接受质询,可能要交出投资计划和商业机密等资料,否则被扣上藐视国会罪。

部分反对声音的论点也包含对“中国因素”的忧虑,指推动法案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傅崐萁,4月曾率领十多名党籍立委访问北京,会见大陆国台办高层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批评者担心北京可能希望蓝营为国会“扩权”,以降低民进党行政当局的执政效率。

立法过程为何引爆朝野冲突?

台湾立法院会议(简称院会)每周二、五举行。根据立法流程,一个法案提出后会经过程序委员会确认,送到院会一读,接着需要过三关:委员会审查、党团协商、院会表决。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