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COVID-19世代":大學生的漫長季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學時期,在許多人眼中,本該是人生中最自由的時光。但對2019年至2023年在校的中國大學生來說,無論與前輩還是後輩相比,他們的大學生活都不是常態。


嚴苛的防疫政策下,他們被迫困在校園或是家裡,大部分時候,老師和同學都只是方寸屏幕上的影像。自由出入校園大門都變得困難重重,更遑論去拓展,探索,改造廣闊世界。

然而束縛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在他們還在校園裡時,校園外的世界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曾讓中國引以自豪的經濟發展,像台軸承壞了的機器,一路狂奔後逐漸慢了下來。輿論環境不斷收緊。“疫情防控”作為政治任務,壓倒了所有。隨意討論,旅行,甚至在餐廳裡吃飯,都被剝離了確定感。


在疫情已經變成記憶的當下,人們還能在互聯網上找到“非常態”的遺跡。2022年的年末,早在年輕人們舉起白紙走上街頭前,當時的校園裡流行著“遛紙狗”和“深夜草坪爬行”。

我們采訪了幾位在疫情中度過大學生活的大學生。他們在當時並沒有屈服於“非常態”,而是竭盡所能,在自己周邊小小的角落裡,維持和營造“正常”與“意義”:有的為勞動者協調物資,有的做過事實核查與深度報道。封控放開後,他們走出校園,不得不面對日漸逼仄的現實環境,各自作出人生選擇。

法學生的抗議

出了北京六環外的昌平地鐵站是政府路,再往前是府學路,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中國石油大學分別坐落於這條路的兩側。法大常被戲稱為“老破小”,校園難以容納一萬多學生自習活動的需求,於是地下車庫變成了自習室和社團活動區。地面上隨意堆放著《元照英美法詞典》等專業書,舞蹈社團劃出一片區域貼上鏡子立上壓腿杆,武術社團把擂台設在充滿回聲的角落。


星野是2020級的學生,也是武術社團成員。剛進大學時,他幹勁十足,加入校內的“法律診所”為勞動者做了一學期法律援助,去過工人權益組織“皮村”和“木蘭”做志願者,也張羅著為留守兒童招募心理咨詢師等公益活動。因為家庭在體制內,星野有些顧慮,但當抗議發生時,他也走到了人群中。

星野記得,2021年11月,在北京發布優化防疫“二十條”,確診人數仍然勢不可擋地激增後,學校食堂突然要把桌子和凳子都撤掉,不允許堂食。“學校占地小、人又多,這讓人蹲操場上吃嗎?” 星野反問。校園內爆發了嚴重的不滿情緒,有人在匿名牆上發帖,號召一起去主樓門口蹲著吃飯。




開進校園裡的警車

很快線下便聚集了很多人。學校也收到了消息,通知輔導員去找自己的學生。現場公安開了幾輛車封住了主樓門口的噴泉,物理隔離了更多人加入。星野也是法學實驗班的學生,班上80%的人都能保研。他沒敢太上前,擔心保研資格因此被取消。這種憂慮不是沒有理由,他因為一周沒做核酸被取消了大二一年的獎學金和評優資格。

在抗議發生的同時,教學樓前的小花園裡有學生發起了free hug活動。他們用眼罩和口罩蒙住眼睛和嘴巴,張開雙手,邀請感到壓抑的同學們上前擁抱。公安最後沒有抓人,星野也沒聽說有同學受到處分。沒兩天,星野聽到宿舍樓對面的食堂有“卡卡”的聲音,桌子和凳子又被搬回去了。他心疼食堂師傅的辛苦,“這種體力活來回幹還沒什麼意義,學校領導也不會因為這個給他們加工資。”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