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放长线钓"小鱼"?中共世纪举债的动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共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财政部5月13日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按半年付息。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最早于5月24日发行;30年期国债,最早于5月17日发行;50年期国债,最早于6月14日发行。


中共政府赤字的紧张局势,资金运作捉襟见肘,可见一斑。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先发行一兆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也就是说,中共企图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刺激萎靡不振的经济,拉抬一些重点产业及重点建设的复苏与发展。


今年第一季度,中共10年期公债的殖利率跌破了2.3%的心理关卡。今年以来,30年期公债的殖利率也已经下跌30个基点。官方公布特别国债的发行细节之时,正值降到历史最低的国债利率中国股市、楼市又都处于低迷,中国民众缺钱也缺信心,全民消费降级,长期国债如果是自愿认购,应该很难发得出去,百姓们不会有太多的购买意愿。

中共几十年来,每次在经济的最低谷时期,都透过增发国债来刺激经济。今年是中共第六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先发行一万亿,以后几年还会连续发行。中共政府已发行三次特别国债,包括1998年的2700亿,2007年的1.55万亿,以及2020年的一万亿,分别对应着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全球次贷危机,和2020年的武汉病毒新冠瘟疫。

即便是成功发行这一万亿人民币的长期公债,对挽救中国经济恐怕还是杯水车薪。中共财政部发布的2024年中央预算显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再次突破10万亿人民币大关。中央转移支付的主要受益者,是财政薄弱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河北和黑龙江都获得了超过4000亿的资金,用于缓解地区财政赤字。




中共世纪举债的真正动机,应该是放长线钓小鱼,亦即用超长期的公债,用强制性的手段逼使普通百姓去购买,从中国民众280万亿的存款中,收割新一批的韭菜。图为2006年3月7日的港交所。(Mike Clarke/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国政府的财务部和华尔街,尤其关注中共央行在此次债券发售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在一级市场上交易政府债券,中共央行过去二十年来一般也不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但在去年十月,习近平在一次金融工作的演讲中,要中共央行“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习近平这一违反惯例和中共相关法律的言论,显示出中国经济困境的严峻程度,和中南海试图利用央行债券交易来增加流动性的企图。但让央行认购政府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削弱了央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让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化为灰烬,注定会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危机加深、走向彻底的爆发。

美国财政部目前发行的最长期限债券,是继10年期债券之后的30年期债券。美国财政部30年的长期债券,也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美国国债和其它企业长期债券的重点,是投资长期收益,但这种投资有其自身的风险和一般来说较高的回报。在美国国债市场,30年期国债是所有产品中期限最长的。私营公司债也可以发行不同期限的债券,其期限可能为15年、20年或25年。

美国财政部的长期债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证券之一,也是世界上交易最活跃的债券之一。在健康的经济中,债券的收益率曲线通常是正常的,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短期债券。长期债券的优势之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锁定利率。当然,长期债券有其自身的风险。当投资者持有长期债券时,该投资者就更容易受到利率风险的影响,因为利率可能会在长期内上升。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就会下跌,以较高的收益率折现现有债券现金流,会导致较低的价格。如果利率确实上升,投资者所拥有的债券的收益就会减少,而该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也会下跌,使其交易价值下降。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