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亞馬遜工程師跳樓 自殺遺書被披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6年11月早上,一名亞馬遜工程師從該公司位於西雅圖總部的12層樓屋頂跳下自殺,震驚了全美。在悲劇發生之前,他寫下了一封郵件遺書並發送給了所有員工,包括傑夫·貝索斯。在信的最後他絕望的寫道:“現在,如果你有時間,請你看看窗外,看著我跌落。”




萬幸的是,這名工程師在自殺事件中受了傷,但保住了性命。在此之後,商業調查記者達納·馬蒂奧利 (Dana Mattioli)一直在調查,到底是怎樣的原因造成了這位工程師選擇如此絕決的方式想告別人世:亞馬遜公司內部“有毒”的工作氛圍。




圖片截自dailymail.co.uk,版權屬於原作者兩周前,她的新書《萬物之戰》(The Everything War)出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當時,亞馬遜官員並不願意透露遺書郵件的內容,而馬蒂奧利在新書中首次給出了詳細的細節。



據書中介紹,這位工程師從入職前就認為亞馬遜將是他夢想的工作,但最初的幾個月結果並不理想。他大多數晚上都工作到深夜,有時工作到凌晨 4 點,整個周末都是如此。亞馬遜公司中不存在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化,但這對他來說沒關系。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要求老板將他調動到另一個團隊後,老板開始出現了報復行為。遺書中稱,盡管老板在這位工程師的績效考核中給了他很高的分數,但老板還是開始公開批評他。

幾周後,這位工程師的老板讓他制定了一項績效改進計劃(PIP)。

眾所周知,PIP 在亞馬遜是令人恐懼的,因為它們通常是被裁員的先兆。這是亞馬遜管理公司員工的方式。

這感覺就像是最後一根稻草。工程師已盡其所能來取悅他的老板,但仍然無力回天。於是他崩潰了。在遺書中,他稱 PIP 是一種對他的侮辱,甚至稱他的老板是殺人犯。



這名工程師的舉動在當時震驚了很多亞馬遜員工,當時有員工匿名向Business Insider分享了內部的聊天截圖,超過 200 人發表了他們對這起自殺未遂事件以及亞馬遜如何處理該事件的看法。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亞馬遜的高級管理層並沒有與員工討論此事,IT 團隊很快刪除了這封電子郵件,稱其中包含“攻擊性和煽動性語言”。

很多人指責PIP,稱這個工具被一些經理濫用了,“像個詛咒一樣!”;另一些人呼吁成立工會,但大多數人表示,亞馬遜完全反對成立工會,甚至會解雇呼吁的人。

在新書出版後,亞馬遜的一位發言人本周告訴《每日郵報》:“我們很感激這個人能夠獲得他需要的支持,並且從這起非常悲傷的事件中恢復過來。”

“我們一直在努力支持他、他的家人和他的團隊,出於對他們的尊重,我們認為不適合分享更多細節。”

這名工程師的遭遇是無數亞馬遜員工的一個縮影。

在接受《名利場》采訪時,馬蒂奧利揭露了該公司如何系統性地壓制批評、排擠競爭對手,甚至讓自己的員工相互競爭。“人們往往無法在這種對抗的模式下堅持太久,”她說,“因為這種模式非常具有攻擊性,而且可能會造成傷害。”

“當我深入研究幕後發生的事情以及使亞馬遜如此頻繁獲勝的反競爭商業行為時,我發現很多都是這種文化的產物。很多令人震驚的行為都是因為這家公司的文化。”?

“如果你每天都在跟優秀的同事激烈的競爭,並且你知道到年底,無論如何,6%的人都會被裁掉,與此同時,你可以訪問有關合作伙伴、賣家和競爭對手的珍貴數據能幫助你保住自己的工作,誰會忍的住?”

在各大論壇裡,總是流傳著亞馬遜內部的“恐怖故事”,一名亞馬遜前倉庫員工甚至稱這裡的工作條件比監獄還要糟糕,亞馬遜老板“比起員工更關心機器人。”



圖片截自dailymail.co.uk,版權屬於原作者

據《The Daily Beast》報道,2013 年至 2018 年間,亞馬遜倉庫的工作人員因自殺威脅和心理健康問題呼叫美國各地的急救人員至少 189 次。



圖片截自thedailybeast.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而《萬物之戰》中描寫的亞馬遜公司形象比其他新聞中報道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其老板傑夫·貝佐斯對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有著難以抑制的渴望。馬蒂奧利還羅列了很多她調查到的內幕,描述了“(這家公司)如何能夠在眨眼間讓人從協助者或伙伴轉變為暴徒。”廉價的仿冒胸罩2012 年,總部位於紐約的 Adore Me 推出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內衣系列。三年後,生意越做越火,開始引起了亞馬遜的注意。據該書稱,亞馬遜高管們懇求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摩根·赫爾曼德-韋奇(Morgan Hermand-Waiche) 在亞馬遜上出售產品。然而,赫爾曼德拒絕了。結果到了2019年,赫爾曼德發現亞馬遜上出現了一些非常明顯的copy他公司產品的山寨品,其中一個品牌名為 Adome,該品牌不僅銷售其產品的廉價版本,還從 Adore Me 的網站上“竊取”了產品照片。赫爾曼德接著又發現了至少十幾個不同的山寨品牌,他聯系亞馬遜,但從未收到實質回復。到 2020 年,赫爾曼德不得不最終決定在亞馬遜上銷售。他說,他看不到其他選擇,起訴的話成本太高了。然而,他表示亞馬遜上仍然充斥著 Adore Me 的仿冒品。亞馬遜對此的回應:亞馬遜對假冒產品采取零容忍政策。我們采取積極措施防止假冒產品上架,並持續監控我們的商店。“如果我們發現問題,我們會迅速采取行動保護客戶和品牌,包括刪除假冒商品和屏蔽帳戶。我們將繼續與品牌和執法部門合作,保護我們的顧客免受不良行為者試圖濫用我們商店的侵害。”嗯看一下兩方的對比圖到底有沒有盜用吧..

Adore Me的:




亞馬遜的:



明目張膽的服飾生產抄襲

書中表示,除了抄襲第三方賣家外,亞馬遜還會直接要求工廠抄襲暢銷的服裝品牌。

時尚工作裝制造商 Carhartt 的一位高管有一次在一家工廠裡正在檢查品牌的最新生產線,結果他偶然間發現了工廠另一邊還有另一條生產線,該生產線似乎在生產 Carhartt 最暢銷的背帶褲和工裝褲。

Carhartt 的高管很困惑,競爭產品線上的產品與自家公司企業的材料完全相同,顏色相同,甚至具有相同的硬件,例如拉鏈和飾邊。

當他詢問是誰委托制造這些時,他被告知這是 Amazon Essentials。

Carhartt 品牌立刻投訴給了亞馬遜,生產被停止,還由此制定了一項新政策:自有品牌經理不再只為亞馬遜確定一件暢銷商品作為“靈感”,而是選擇三件,並將所有商品的各個方面結合起來,以避免被指控抄襲。

馬蒂奧利寫道,雖然新政策幫助亞馬遜避免了在其網站上出現抄襲品牌的情況,但她的一位舉報人報告說,實際上並沒有太大變化。


“它們不會停止抄襲,它只會更好地弄清楚如何去做。”

對小公司實行“拿來主義”位於布魯克林的小型 Fortem 公司生產汽車配件,只有四名員工。他們的第一個產品,也是他們的暢銷產品,是一個汽車後備箱整理器,這款整理器於 2016 年 3 月在亞馬遜 Marketplace 上推出,最終成為該類別中排名第一的賣家。



之後據一位舉報人稱,Amazon Basics 的產品開發人員訪問了 Fortem 指標的詳細報告。馬蒂奧利寫道:“這是一個數據寶庫。他們不必投入昂貴的研發資金來設計合適的產品並冒著賣不出去的風險,而是竊取了他人的成果制定了快速推出熱門產品的路線圖。”同年10 月,三款與 Fortem 非常相似的行李箱整理器以 Amazon Basics 品牌出售。“亞馬遜自營品牌部門的員工每年都會接受道德培訓,他們被告知禁止訪問個人第三方賣家數據,”但實際上數十名員工表示,防火牆不夠,許多人很容易自己提取報告。亞馬遜對此提出異議,稱:“我們徹底調查了有關員工違反政策行為的任何報告,並且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假貨問題

亞馬遜網站上銷售的監管很少,以至於猖獗的假貨問題不斷。

亞馬遜客戶 Christian Fletcher 曾購買了他認為是 TacMed Solutions 制造的止血帶。該裝置用於在緊急情況下阻止動脈血液流動,以防止人員失血。

止血帶到達後,Christian 將產品上的說明和功能與 TacMed 網站上的圖片進行了比較後,才意識到它是假的。他將假貨發送給 TacMed,後者證實這不是他們的。“如果情況發生你又用了假貨,後果不堪設想。”?

馬蒂奧利稱,嬰兒服裝也存在類似問題。她寫道:“數量激增的商品包括兒童睡衣和頸部附近有抽繩的連帽衫。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已禁止此類帶有抽繩的兒童服裝,因為存在勒死危險。”

然而,當管理人員向亞馬遜高管警告這個問題時,據稱他們告訴他們,讓網站對父母為孩子購物更安全不是他們的工作。

一位前亞馬遜員工匿名表示,“我不再在亞馬遜上購買任何消費品,除非是直接來自該品牌的。”

公司營造巨大競爭壓力→促使主管不斷壓榨員工→為了保住業績員工不得不不擇手段竊取數據→導致門檻提高大家都越來越卷→最終有人心理承受不住全面崩盤。這似乎成了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馬蒂奧利采訪了數百位亞馬遜的員工、高管和競爭對手,詳細披露了亞馬遜如何在競爭優勢的驅動下進入每個行業,重塑了零售格局,改變了華爾街評估公司的方式,並改變了全球經濟的本質。 該書出版後風評似乎很不錯,75%的人給了五星好評——在亞馬遜上...

難怪書評的高贊裡這樣寫道:

在亞馬遜上寫一篇關於批評亞馬遜的書評感覺很諷刺,但這只是證實了這本書的中心主題:亞馬遜無處不在。事實上,我對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莉娜·汗(對亞馬遜發起反壟斷訴訟)的了解與對貝佐斯和亞馬遜的了解一樣多。很明顯她為什麼要緊追著亞馬遜不放。

從提供的文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貝佐斯創造了一種殘酷的企業文化,員工們會不擇手段地提升亞馬遜的地位。盡管員工不應該使用第三方供應商的產品數據對亞馬遜自有品牌產品進行研發,但這已成為標准操作程序。亞馬遜在公開聲明和國會證詞中對此撒了謊。對第三方供應商的虐待永無休止。

一本經過充分研究的書。



亞馬遜無處不在,love it or hate it.
2     已經有 1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4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青.親.群.有] 2024-05-19 07:09
    評論 1 寫道:
    People not belonging to Amazon do not go with it. Just quit if you feel that you cannot survive in the toxic working environment. No need to kill yourself and just leave. The reality is that lots of people were lured by high salaries and were so proud of being Amazon employees and cannot be afford of being losers. Sad story!

    This is what you may tell the employee. This is exactly like telling someone to leave the abusive relationship by saying - just walk away. You are so naïve, not everyone is as burdenless as you are. The real problem is the employer, Amazon. Did Amazon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y as an employer? That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but in the meantime, what would you say to Amazon?
    評論1 游客 [辛.香.氏.說] 2024-05-12 11:08
    People not belonging to Amazon do not go with it. Just quit if you feel that you cannot survive in the toxic working environment. No need to kill yourself and just leave. The reality is that lots of people were lured by high salaries and were so proud of being Amazon employees and cannot be afford of being losers. Sad story!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3 秒 and 9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