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這種互助養老火了:陪診買藥不花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南京人的互助養老火了:陪診、買藥、上門陪聊,不花一分錢


在“存款百萬,不敢退休”的今天

我們能否想象一種“不花錢”的養老模式?


只需在平台上一鍵下單,

就會有志願者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送飯、買藥、上門陪聊、理發……







“時間銀行”的志願者上門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2019年,南京市政府決定推廣

一種新型的互助養老模式——“時間銀行”。

簡單說,它的原理就是

“以時間換時間,以服務換服務”。

年輕人、低齡老人利用碎片時間

為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這些服務時長會被記錄、存儲下來,

等未來自己有需要時再換取相應時長的養老服務。





2011年,南京鍾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史秀蓮(右)在養老調研過程中發現,中國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但卻嚴重缺乏養老照護

南京是全國第一個在市級層面



推廣“時間銀行”的城市。

而在南京發起“時間銀行”試點的,

是一名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史秀蓮。







2013年,史秀蓮在南京市某社區發起“時間銀行”試點。她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也許是投入最少、回報最高的養老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一條來到南京與史秀蓮深入探討“時間銀行”

這10年來的實踐。

我們也跟著志願者詹寧輝(62歲)、陳馨怡(23歲)

實地體驗服務過程。

如果“未富先老”,

我們該如何有尊嚴地老去?

時間銀行,

也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養老新方案。

注:“南京時間銀行”現改名為“南京市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台”

編輯:韓嘉琪

責編:陳子文









加入“時間銀行”兩年,志願者詹寧輝(左)幫扶過的老人已經接近100位

79歲的芮祥雲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熱河南路街道,這裡是南京市老齡化程度最高的街區之一。平均每4人中,就有1位是老人。

這是一套典型的獨居老人的屋子:光線昏暗,不用的家具大多蓋著罩子,上面落滿了薄薄的灰塵;家裡常年飄散著膏藥味,大大小小的藥盒隨處可見;桌子的玻璃板下壓滿了寫有電話號碼的紙條,如果發生意外,這些電話是聯絡親屬的重要途徑。





截至2021年末,全國空巢老人數量超1.3億人,僅僅在南京市,就有100萬不與子女同住的老人

2010年,丈夫離世後,芮祥雲成了空巢老人,日子變得難捱。年輕的時候,她是南京“1002廠”的工程師,培養了一對極為優秀的兒女。兒子畢業於南京大學,1998年前往美國定居;女兒工作地點在20多公裡外的開發新區。

優秀的另一面是,孩子們注定無法騰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人。芮祥雲患有膀胱癌,兩年前做了尿流改道手術,排尿困難,並且常年受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折磨。醫生曾跟她撂下重話:你再感染一次,命就沒了。





79歲的芮祥雲已經獨居14年

疫情期間,芮祥雲後遺症發作,一度請不到合適的保姆,直到她遇到了“時間銀行”的志願者詹寧輝。送飯、拿藥、陪診、陪聊,孤獨的生活裡突然有了“依靠”。

為了更好地照護老人,志願者詹寧輝通過“時間銀行”的培訓考取了中級養老護理員資格證。每隔一周,詹寧輝會上門為芮祥雲更換造口袋,她成了芮祥雲生活裡最親近的人——“犯低血糖,走不動路了,一個電話,她就會騎電動車載我回家”。

詹寧輝今年62歲,退休7年。她個性平和,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每當聽到老人的傷心處,她總會眉頭微皺跟對方一起共情。曾有80多歲的老爺子因為“兒子不孝”跟她訴苦,說到眼淚直淌;也有患風濕的90歲老太太對她講,“你不在,我也像無家可歸了”。







詹寧輝了解到諸多年老無助的故事:一位坐電動輪椅的大爺,房產被兒子轉移,現在時不時會被兒子趕出家門;罹患重度阿茲海默的老人,子女怕他走丟,將他鎖在家中……

加入“時間銀行”3年,詹寧輝積攢了630多個小時的服務時長,幫扶過的老人已經接近百位,她看到了太多衰老的無助與無奈。

像詹寧輝這樣的活力低齡老人,是“時間銀行”志願者的主力軍。

“低齡老人幫高齡老人”,是最常見的互助模式。他們退休不久,身體健康,有大把的時間,更能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當他們在不久的未來需要被照護的時候,可以兌換同等時長的養老服務。





陳馨怡為半失能的老人提供理發、助醫服務

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身影加入“時間銀行”。23歲的陳馨怡,2022年末加入“時間銀行”時,她的初衷很簡單,希望自己積攢的服務時間,可以在未來“轉贈”給臥床的奶奶使用。

陳馨怡持有專業的養老護理員證書。高二那年,她的母親和爺爺相繼因病離世,短短幾個月,這個17歲的女孩簽署了5份病危通知書,以至於她經常出現幻聽,搶救室裡儀器的警報聲經常在耳邊徘徊,讓她感到窒息。

見證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之後,陳馨怡讀大學的時候選擇了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希望自己能參與進生命的最後一程,好好地讓老人們與世界告別。







線上預約掛號、復雜的導診系統,讓老年人普遍遭遇著“看病難”的問題



在“時間銀行”,陳馨怡為半失能的老人理發、助潔、按摩,也提供測血糖、量血壓、翻身等基礎的醫療護理服務。

陳馨怡做的最多的還是精神慰藉服務,“老年人最缺的是陪伴”。

曾經,一對患有阿茲海默的老年夫婦,在開門看到陳馨怡的一刻哭了起來,以為是自己“好久不見”的家人。陳馨怡意識到,衰老不僅意味著記憶的流失,也意味著情感、安全感的喪失,“如果長期缺乏陪伴,老年人罹患抑郁的概率也會快速升高。”








史秀蓮接受一條的采訪

什麼是“時間銀行”?過去十年裡,“時間銀行”的推動者史秀蓮在向老年人解釋這個概念的時候常常遇到難題。

有老人一聽到“銀行”二字,就以為是要交錢的,特別抗拒。史秀蓮努力用最簡單的方式向老人們解釋:“你可以幫別人買菜、買藥,上門打掃衛生,這些時間都可以被記錄下來,然後等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兌換你需要的養老服務。”

大學從新聞專業畢業後,史秀蓮成為南京鍾山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老師。2011年,學校設立了“老年服務人才培訓中心”,因為參與老年項目調研,她意外地看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養老困境。





衰老不僅意味著體能下降、器官衰竭,也意味著生活獨立性的喪失

老人們普遍不願意住養老院,不到迫不得已,都會在自己家裡養老。好多半失能的獨居老人,上個廁所摔倒在地上,就起不來了,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為什麼不住養老院?史秀蓮一度苦口婆心勸說半失能的老人,但慢慢地,她開始理解老人們的想法,高端養老院收費高昂無法負擔,普通養老院自由度很低,還可能會讓外人覺得“兒女不孝”,新聞上爆出的養老院負面新聞更是讓老人們“恐懼”、“害怕被欺負”。



“老年人對自己的房子是有執念的,那是他們打拼一輩子攢下來的基業,希望在自己的基業裡面慢慢離開”,史秀蓮說。





2021年,衛健委提出養老“9073”格局,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只有3%的老人會選擇養老機構入住。居家養老仍舊是國人養老的主流方式

但居家養老面臨巨大缺口:一方面,缺少專業的護理人員和上門服務規范,國家衛健委2021年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失智老年群體約有4500萬,但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只有50萬人。

另一方面,昂貴的價格——動輒幾百元一次的上門服務,讓中低收入老人“不敢想象”。

史秀蓮想到了身處老家溧陽的父母,“摔倒後無法起身”的困境會不會是自己父母的未來寫照?過去40多年,中國社會經歷了高速變遷,大量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去大城市裡工作、定居,不得不把父母留在千裡之外的老家。





很多志願者都和老人成為了朋友,在一些老人眼裡,”除了賣保健品的,就沒外人這麼對我好了!“

“我當時就在想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在這個城市盡所能地幫助我身邊的人,然後在我的家鄉,也有和我一樣的人願意幫助我的爸媽。”

在她走訪的家裡,有一個場景讓她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一位60多歲的獨居老人常年用一塊磚頭抵著門,留一道門縫,以便自己在家中遇到意外可以呼喊鄰居,那道門縫成了孤島老人和外界的唯一連接。

史秀蓮第一次意識到“鄰裡互助”的重要,在此之前,她也曾是一個強調“邊界感”的都市青年,碰到樓裡的鄰居都想躲避別人的目光。但調研讓她發現,對於身體機能日漸退化的獨居老人,鄰居、社區往往是意外發生後最可靠的求助對象。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


查閱資料的時候,史秀蓮看到了一個名為“時間銀行”的互助養老概念,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學者埃德加·卡恩(Edgar · Cahn)提出,並且已經在全世界多個發達國家開始實踐,“我們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儲存在那裡,等到年老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用”。

2013年,史秀蓮開始探索“時間銀行”互助養老的發展路徑,希望能夠作為“居家養老”的一種補充模式。

當時,“南京彭宇案”引發的信任危機仍舊余波未盡,大眾對“互幫互助”的敘事心有余悸,導致她在推廣時舉步維艱。運營最艱難的時期,史秀蓮把自己的房子和積蓄都墊進去了。





南京全市已經有1447個“時間銀行”服務點,包含29種服務項目

直到2019年,南京市政府印發“紅頭文件”,宣布在南京市12個區的247個社區啟動“時間銀行”試點。如今,全市已有1447個“時間銀行”服務點。

南京市在全市推開試點之後,有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以及更多的信任基礎,政府也給每一筆訂單上了保險,保障志願者、服務對象在服務過程中的安全。

南京市政府還規定了幾類“免費發放時間的老人”,包括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中失能老年人、80歲以上的“雙老”家庭或獨居老人,以及農村留守老年人等等。

同一時期,全市范圍內可以通存通兌的“時間銀行”線上平台開始投入使用。





對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志願者、家人可以為他們代下單

這個系統類似於滴滴打車,老人們在平台上下單,包含上門保潔、理發、精神慰藉、代買菜、買藥、陪診等20多種服務項目,志願者接單後上門服務。“所有的流程都是有軌跡的,志願者到哪裡了,是服務進行中,還是已經結束了,我們在監管平台上都能夠查詢到”,史秀蓮向我們介紹。

由於考慮到大多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老人們可以讓志願者、家人代下單,或者在服務點提前統計老人需求後統一發單。如今,平台注冊志願者和使用者的累計人數已經超過20萬。

史秀蓮還設計了“時間轉贈”機制,假設女兒在南京市建鄴區生活,那麼她可以把自己存儲的服務時間,給鼓樓區的母親使用。“它就跟銀行賬戶一樣,可以讓我們的直系親屬,享受我們積攢的時間。”









志願者與老人下象棋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也許是投入最少、回報最高的養老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作為單身女性,史秀蓮非常理解當下年輕人的養老焦慮。“我們這代人,很多到了30多歲仍是單身,也不想結婚,老了以後誰來為我們養老?”





持續低迷的結婚率、生育率,都在加速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根據梁建章團隊的計算,預計205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撫養比將上升到 52.44%,這意味著每兩個年輕人就得撫養一位老人。社會化養老將是必然趨勢

十年的“養老志願服務”經驗,也讓史秀蓮意識到,生命的後半程,最日常的事務也會淪為高難度的體能挑戰,兩三百米的路,可能走起來像是沒有盡頭。

“我們年輕的時候,真的沒法體會老了以後的那種無助感”,正如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所說,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然而衰老的過程就是逐漸變成“依存性的存在”。

很多年輕人覺得“老了大不了住養老院”,但拋開私立養老院高昂的費用不談,大多數老人在入住養老院之前都難免經歷“輕度失能”的階段,手腳不靈活、穿衣困難、走路費勁……這個時候就需要居家服務人員的介入。







電影《歲月自珍》中,獨居老人“角谷美智”不得不繼續工作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開支

拿當下南京市的市場價格估算,家政保潔最低50塊一小時,兩小時起步;陪診,最低200元一小時,加上檢查化驗時間,一次可能要花去四五百元,相比之下,南京市人均養老金僅為3000多元。

“養老如果只是一門生意,其實會有很多隱形風險,更何況不是每個人都能存到足夠的養老積蓄”,這些年史秀蓮深有體會:“很多人的收入都打了折”,存款的購買力因通貨膨脹而不斷縮水。

但時間是可以抵御通貨膨脹的,“年輕時候通過志願服務積累的500小時,到老了以後仍舊是500小時,”史秀蓮說,如果把“存時間”的志願服務看作是一種“養老投資”,它的回報率還挺高的。





很多年輕人認為有一定的經濟儲備就無需擔心養老,但隨著年齡增長,家庭收入的不可控因素會越來越多

“這是一種入門簡單也最便宜的養老方式,即便我收入很低,但只要存了‘時間’,我也可以扛一陣子。”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是“時間銀行”的另一個重要原則。不同的工種、職業,付出同等時長的勞動後,存儲的時間都是相同的。

史秀蓮舉例,市面上,一位心理咨詢師的收費可能是每小時500元,一位保潔阿姨的收費是每小時50元,但在時間銀行,他們的“勞動價值”沒有差異,“一小時就是一小時,時間面前,沒有高低貴賤”。

曾有學者質疑過這種“無差別”的時間記錄方法,史秀蓮認為,把時間的價值分為三六九等,是市場經濟下的資本邏輯,但在志願服務條例下,付出的時間都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

“時間平等”背後的另一個原因是,年老之後,一個人最迫切的需求往往也是最日常的,“很多人都忽略了,當一個人不能動的時候,一個歌手站在他床頭唱一首歌的價值,和端一杯水給他的價值,其實是一樣的”。





一條曾經報道過一系列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養老方式

不過,“時間銀行”的發展仍舊面臨一系列難題,我國人口流動率很大,一個人可能會在A市工作,B市養老,那麼,存儲的時間能否實現跨地區“通存通兌”?不同城市,能否提供同樣的政策支持?



2020年起,南京模式的“時間銀行”在其他城市也開始了探索,至今已經在全國3個省份的5個城市進行試點。但由於不同地區的老齡化程度各不相同,人們對養老的需求也很不一樣,要打通城市之間的“承認機制”,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以確定的是,“時間銀行”已經成為全社會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探索方式。

史秀蓮把它形容為“養老防御牆”,“在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去選擇市場裡養老服務的時候,它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保底的那個選項”。

參考資料:

新華社|4000萬失能老人如何照料?我國進一步明確怎麼服務、誰來服務、如何買單等問題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中國時間銀行發展研究報告》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