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就這樣,我從媽媽的房子裡滾出去了....(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或許長期以來,她都在和舅舅爭奪家裡的“長子”之位。


相似的軌跡 不同的道路

了解媽媽所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經歷之後,我確實為很多事情都找到了緣由。我媽媽的歷史像是一個可以給我對照的藍本,通過對比分析,很多從前想不明白的地方、她為何這樣那樣對待我的疑問都迎刃而解。


例如,最初還住在家裡的時候,我如她所願地乖乖補貼家用,但和她所遭遇的一樣,她期望我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都被視作理所當然。當我開始質疑這種索取,選擇從家裡搬出去,想要遠離她的控制以及擁有獨立空間後,爭吵的內容變成了我是“自私不顧家”的壞人,以及“拿著本該給家裡的錢去給外人還房貸”的不孝女。

好幾次,我都泣不成聲、強忍哭到腦袋發脹的不適地向心理咨詢師描述我的不甘:“我明明就做了很多事情,多到已經超出了身邊部分同齡人。為什麼她就是看不見,也看不見對我的傷害,非要直接把我整個人都全盤否定了呢?”



《現在去見你》劇照

心理咨詢師提醒我:“或許,你的媽媽是在嫉妒你也說不定。可能之前她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選擇放棄自己的生活,對他們的要求全盤接受。但同樣的事情到了你這裡,你沒有像她一樣奉獻自己,而是選擇尊重自己的意願,去過了自己的生活。她可能自己都沒察覺到,她很羨慕。”


那一刻,我意識到我與媽媽的生活軌跡驚人地相似,卻也截然不同:我們都是家裡的女兒,但我拒絕了她成為“長子”的人生軌跡。

我是家裡的大女兒,妹妹排第二,弟弟最小。一直以來我都能感受到,相較於我和妹妹,父母對弟弟有著更多關注以及更寬容的態度:我和妹妹從小就被要求要學會做飯照顧家人的飲食,成年之前就時常負責家裡的三餐,但我的弟弟直到現在都從未做過一頓像樣的飯;分配家務勞動的時候,我和妹妹永遠會被安排,但弟弟則可以消失;弟弟向父母提出的需求大多不會被擱置,因為持續有著良好反饋,比起我和妹妹,他會更願意表達並繼續提出需求……

相較於輿論場中被抨擊的那些重男輕女的案例,存在於我家的不平等是更加隱秘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難辨、糊成一團的,所以也很難去實質性地反抗些什麼,只是會在某些瞬間突然感覺到,我和妹妹是一個陣營,爸爸媽媽和弟弟是另一個陣營。


一次在爸媽房間的資料櫃裡找文件的時候,我翻出了家裡的三本護照——屬於我爸媽還有弟弟。現在想來,這個情況是可以被解釋的:弟弟高考需要加分,爸媽抓緊讓他落了戶,順手就把護照也一起辦了。但當下的我莫名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有什麼緊急事情需要出國的話,能走的就是他們三個人,我和妹妹被留下。”

這些意識到區別的瞬間堆積起來,時常會讓我感到痛苦:媽媽對我和對弟弟的評價完全是兩套系統的,她對弟弟從不吝嗇贊美,但只會一直和我說“你還不夠好”。雙重標准下,弟弟不用做太多事情,去證明自己、挑戰自己,就輕輕松松就擁有了我想得到的認可和關注。

與此同時,她對於我需要盡早獨立並反哺家庭這件事情也有種過分苛刻的執著,但她卻很少對弟弟表達過同樣的期望。正如外婆對待她和舅舅的那樣。

她在年輕時就堅定地承擔了家庭責任,希望通過自己的犧牲獲得外婆的肯定和家庭的和諧。她對我施加同樣的期望,希望我繼承這一角色,因此不理解我追求獨立的決定。

我曾以為,母親對我的“針對”都是無理由的,僅僅是因為她不喜歡甚至討厭我。也正因此我更難去反駁和抗衡,只能在深夜想起來的難過得流淚。
1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6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