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共金融政策失败的十大表现(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金融危机是中共的心腹大患。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2023年10月底,中共召开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级)。今年1月,“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第一次成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主题。2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突然下台,换上以监管严厉闻名的吴清。4月12日,推出资本市场的第三个“国九条”(前两个分别于2004年、2014年出台)。7月,中共要开推迟已久的“三中全会”,金融必然是主要话题之一。


不过,虽然中共动作频频,但却无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总体来讲,2012年以来中共金融政策是失败的,本文综合相关学术研究,概述其十大表现。

其一,过度金融化


由于中共“改革开发”的内在缺陷,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坏”的市场经济,其中包括“过度金融化”。一方面,央行统计,2023年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61.09万亿元,是该年GDP(126万亿)的3.66倍,增长率9.9%也远超GDP增长率(5.2%);也就是说,金融业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金融资产规模和增长速度脱离了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8%左右(2023年1—9月达到了8.7%),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比重仅4.8%,欧盟成员国平均比重仅3.8%,也高于世界第一金融大国美国。金融业增加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实体经济获取金融服务所付出的成本,占比畸高显示中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且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向金融业倾斜。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总体过度金融化(投机过度),但也同时存在实体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足问题(如投融资渠道不畅,各类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缺乏定价标准,缺乏完整统一的交易市场等等)。

其二,直接融资占比下降,间接融资占比上升,金融风险向银行集中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大体分为以美国英国为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和以德国日本为典型的银行主导型。不过,从金融演进的规律来看,任何一个金融体系在发展初期都是银行扮演主导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复杂化,金融结构也逐渐由银行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当前德国的银行贷款占全部金融部门金融资产的比例已经与英美基本一致,日本的贷款占比也处于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已经接近英美两国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直接融资占比不升反降。2021年末贷款余额较2007年末年均增长25.6%,与GDP之比为173.6%,较2007年末上升了61个百分点。2021年末,包括股票和债券在内的证券资产与GDP之比为126%,较2007年末下降34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由债务驱动的,而主体就是银行放贷,经济不好的时候要银行增发贷款去刺激投资,大量的系统风险让银行承担。当前中国的银行业处境非常艰难,坏帐率极高(官方数据没人相信)。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目标模式究竟是什么?有论者提出,中国模式不仅依赖于银行所提供的大量信贷资金对整个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持,而且需要资本市场风险分散机制下的投融资功能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可如何设计和执行路线图呢?




其三,互联网金融被否定,“金融创新”基本失败

2012年,恰值习近平上台,世界银行与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现已到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建议转变发展与增长模式。报告结论的中心内容是“中国需要推进国内金融基础的现代化,在各级政府建立一个公共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具有透明度和可问责性,在更精简、更强有力的机构监管下运作,协助为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议程提供融资。”中共当局也鼓励金融创新,强调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一度风生水起。马云放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但是,“金融创新”也带来众多金融乱象。以2020年11月蚂蚁上市被紧急叫停事件为标志,当局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逆转,不赞成把互联网金融作为投资业态存在,因为害怕风险,互联网技术没有防风险功能。此外,中共还全面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一度高调的“金融创新”带给中国更多的是一地鸡毛,最突出的是P2P。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9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6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