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公摊”刺客,继续行刺了

“公摊”刺客?女子购74平米房仅得40平。
河北女子在靠近天津的霸州买了一套房子,面积差不多74平方,交房时发现套内面积只有40平左右,公摊面积占了46%!
这个公摊比例远远超出我们想象,还好买的是70多平,如果是30多平是不是直接缩水剩个厕所?所以连央视都直呼太过份了,然后给予无情抨击。
于是,关于取消公摊面积的话题,又再一次引发关注。
事实上,这些年围绕取消公摊一直争议不断。去年内蒙古住建厅就曾拟将取消“公摊面积”,买房应该按套内面积计算的立法项目建议上报住建部。
而《法治日报》也反应迅速,先后以《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仅61平方米》,《让百姓买房每一平方米都买得清清楚楚》为题连续报道,推动舆论持续发酵。
从1998年跑步进入商品房时代开始,公摊面积就一直是摆在购房者面前的一本糊涂帐,摊了哪些,又摊了多少,全是开发商说了算。
河北这位女士的46%还不是最牛逼的公摊。早在2014年,山东高密一楼盘得房率仅有48%,买了85平的房子公摊就占了40,成为史上最牛批的公摊盘。
位列第二的是山东青岛的某楼盘,公摊面积高达46%,买了146平的房子,套内面积直接缩水到78,大四室变成了小迷你,业主一怒之下拒绝收房。
位列第三的是山西太原某小区,公摊面积高达43%。100平的房子,实用面积只有57,如此“花大钱买小屋“,业主也是气的大闹售楼处。
一面是一家数口急需的安居需求,一面是暗藏猫腻的公摊面积,让购房者苦不堪言。即使按业界良心30%的公摊算,你买100平的房子套内面积也不过就70平。
剩下的30平去哪儿了?电梯井、楼梯间、共用墙体、公共门厅过道、甚至门卫值班室等,这些都会分摊给你,甚至连小区绿化和地下车库都有你的贡献在里面。
更让人绝望的是,法律上对此还没有上下限的规定,全凭开发商叭嗒一张嘴,他说多少就多少,你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而且越是高层分摊越多,越是高楼楼盘分摊越离谱。
这就相当于买了头肥猪,到手一看成了一条土狗。买了件棉袄,一上身才发现是马甲。不仅缩水严重,而且还不清不楚,无可奈何。
有个笑话说,“小区所有房子的公摊面积加起来,一定会超过这个小区的实际公摊面积。”
仅仅分摊就完了吗?当然不!
你后面所交的物业费、暖气费、税费等等,全部是按总面积来算的,也就是说,你花100平米的钱买了70平的房子,还得为多付的30平公摊费用买单。
所以对于此莫大不公,除了此次的《法治日报》,更多的中央级媒体也纷纷下场,猛批公摊面积的不合理制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早在2018年,新华社就剑指公摊面积,分别以《“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公摊面积7大乱象》等公开鞭跶,引发全网讨论。
随后央视《中国质量万里行》也积极响应群众呼声,曝光了山西省晋中、山东潍坊、内蒙古赤峰等多地楼盘缩水严重,大打“公摊牌“坑害消费者。
去年2月,新华每日电讯再次以《公摊面积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把“公摊面积”推上了风口浪尖。
舆论虽然没有推动公摊面积的直接取消,但一个巨大进步是,很多城市的供暖开始按照室内实际使用面积来计算。
与众多媒体相呼应的是每年人大代表的提案,几乎都有着公摊面积的身影。由此可见,公摊之痛已经是天怒人怨。
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林燚提出议案,呼吁现房销售应当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取消公摊面积,与国际接轨。
2016年,全国人大代表柳树林等10名代表建议,全国都应该根据“套内建筑面积”买房、售房。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副市长刘廷安则直接带着《住房问题“四冤”》上了全国两会,刀刀都指向了公摊面积。
2022年,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再次提交提案,建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商品房销售计价依据”。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正在热议: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