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 孟晚舟獲釋沒認罪 美議員批"屈服"
美國多位共和黨議員對拜登政府的處理表達質疑,認為這是向中國“屈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表示,孟晚舟被捕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https://t.co/c6a0cTKtyR—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September 27, 2021
9月25日晚間,中國通信巨頭華為高管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的包機,降落在深圳。此時,距離她被加拿大警方逮捕過去將近三年。
走下飛機後,孟晚舟發表簡短講話,“經過1000多天的煎熬,我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我走下懸梯,雙腳落地的那一刻,家鄉的溫度讓我心潮澎湃,難以言表。 ”
孟晚舟宣讀聲明稱感謝各方支持,感謝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一直以來的關注,以及中國及中國人民的支持及幫助。
美國多位共和黨議員對拜登政府的處理表達質疑,認為這是向中國“屈服”。
據多家中國媒體報道,孟晚舟抵達後,將遵守中國現行的隔離政策,集中隔離14天,再居家隔離7天。她已赴深圳阪田社區隔離點的酒店,該區也是華為阪田總部所在地。
在孟晚舟抵達中國前幾小時,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所乘的加拿大政府包機抵達該國西部城市卡爾加裡,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親自前往機場接機,但總理辦公室未發布即時回應。
2018年12月,溫哥華警方應美國要求逮捕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後不久,兩人即被中國警方拘留。中國指控邁克爾·斯帕弗和康明凱從事間諜活動,否認拘留他們是為了報復孟晚舟被捕。
這兩個人自始至終都堅持自己是無辜的。西方國家批評中國拘捕兩名加拿大人是“人質外交”。
中方反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媒體查詢時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事實早已充分證明,這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對孟晚舟女士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就連被美方指為“受害者”的匯豐銀行也出具了足以證明孟女士清白的文件。美國、加拿大所作所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孟晚舟事件充分表明,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國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脅迫和濫用司法行為,絕不允許中國公民成為別國政治迫害的犧牲品。
評論還稱,“孟晚舟事件的實質,是美國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發展進程”,而中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美方反應
在美國方面,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9月25日稱,“孟晚舟的獲釋讓人嚴重質疑拜登總統應對華為和中國共產黨構成的威脅的能力和意願。”
路透社援引魯比奧稱,“我們已經看到,政府一心一意關注氣候問題導致他們淡化種族滅絕問題。這只是拜登政府對北京采取危險的溫和態度的又一個例子。”
此外,另一位共和黨籍參議員哈格蒂也宣稱:“這是向中國的進一步屈服。”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則表示,她此前告訴過共和黨議員,“我不會手軟,現在要用行動加以驗證......他們不必擔心。”
雷蒙多稱,拜登政府將在必要時對中國華為采取進一步行動。
華為於2019年5月被列入美國實體名單。雷蒙多說,該名單 “是我們工具箱中一個真正強大的工具,我們將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它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
認罪與否?
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Frédéric Pierucci)在紐約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指控他涉嫌商業賄賂。此後多位阿爾斯通高管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他們的供述成為證據,法庭判罰阿爾斯通7.72億美元。同時,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也被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收購。
因此,外界有聲音質疑,孟晚舟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是否會對訴訟依然在進行的華為產生影響?
2004年開始美國司法部門開始采用延遲檢控協議(DPA)和不起訴協議(NPA),美國司法部與孟晚舟達成的是DPA,即延遲檢控協議。
孟晚舟律師泰勒(William W. Taylor, III)發表聲明稱,“我很高興孟晚舟女士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了暫緩起訴協議,且該協議已獲得紐約東區法院法官安·M·唐納利(Ann M. Donnelly)的批准。根據該協議條款,她不會被美國進一步起訴,加拿大的引渡程序將會終止。”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5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表示,孟晚舟被捕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https://t.co/c6a0cTKtyR—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September 27, 2021
9月25日晚間,中國通信巨頭華為高管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的包機,降落在深圳。此時,距離她被加拿大警方逮捕過去將近三年。
走下飛機後,孟晚舟發表簡短講話,“經過1000多天的煎熬,我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我走下懸梯,雙腳落地的那一刻,家鄉的溫度讓我心潮澎湃,難以言表。 ”
孟晚舟宣讀聲明稱感謝各方支持,感謝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一直以來的關注,以及中國及中國人民的支持及幫助。
美國多位共和黨議員對拜登政府的處理表達質疑,認為這是向中國“屈服”。
據多家中國媒體報道,孟晚舟抵達後,將遵守中國現行的隔離政策,集中隔離14天,再居家隔離7天。她已赴深圳阪田社區隔離點的酒店,該區也是華為阪田總部所在地。
在孟晚舟抵達中國前幾小時,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所乘的加拿大政府包機抵達該國西部城市卡爾加裡,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親自前往機場接機,但總理辦公室未發布即時回應。
2018年12月,溫哥華警方應美國要求逮捕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後不久,兩人即被中國警方拘留。中國指控邁克爾·斯帕弗和康明凱從事間諜活動,否認拘留他們是為了報復孟晚舟被捕。
這兩個人自始至終都堅持自己是無辜的。西方國家批評中國拘捕兩名加拿大人是“人質外交”。
中方反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媒體查詢時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事實早已充分證明,這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對孟晚舟女士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就連被美方指為“受害者”的匯豐銀行也出具了足以證明孟女士清白的文件。美國、加拿大所作所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孟晚舟事件充分表明,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國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脅迫和濫用司法行為,絕不允許中國公民成為別國政治迫害的犧牲品。
評論還稱,“孟晚舟事件的實質,是美國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發展進程”,而中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美方反應
在美國方面,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9月25日稱,“孟晚舟的獲釋讓人嚴重質疑拜登總統應對華為和中國共產黨構成的威脅的能力和意願。”
路透社援引魯比奧稱,“我們已經看到,政府一心一意關注氣候問題導致他們淡化種族滅絕問題。這只是拜登政府對北京采取危險的溫和態度的又一個例子。”
此外,另一位共和黨籍參議員哈格蒂也宣稱:“這是向中國的進一步屈服。”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則表示,她此前告訴過共和黨議員,“我不會手軟,現在要用行動加以驗證......他們不必擔心。”
雷蒙多稱,拜登政府將在必要時對中國華為采取進一步行動。
華為於2019年5月被列入美國實體名單。雷蒙多說,該名單 “是我們工具箱中一個真正強大的工具,我們將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它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
認罪與否?
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Frédéric Pierucci)在紐約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指控他涉嫌商業賄賂。此後多位阿爾斯通高管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他們的供述成為證據,法庭判罰阿爾斯通7.72億美元。同時,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也被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收購。
因此,外界有聲音質疑,孟晚舟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是否會對訴訟依然在進行的華為產生影響?
2004年開始美國司法部門開始采用延遲檢控協議(DPA)和不起訴協議(NPA),美國司法部與孟晚舟達成的是DPA,即延遲檢控協議。
孟晚舟律師泰勒(William W. Taylor, III)發表聲明稱,“我很高興孟晚舟女士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了暫緩起訴協議,且該協議已獲得紐約東區法院法官安·M·唐納利(Ann M. Donnelly)的批准。根據該協議條款,她不會被美國進一步起訴,加拿大的引渡程序將會終止。”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