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情報] 前幾年炒房的都虧慘 只有他們穩賺
地產市場風起雲湧、包賺不賠的2016、2017年,跌宕起伏的2018、2019年,讓不少曾經期望買房再高價出售狠狠賺一把的炒房客們虧慘了。
社交媒體上爆出這套房產位於安省,2017年房市最火的時候312.8萬買入,即使有10英畝的土地也無濟於事,現如今只售出194.8萬的價格。

而大溫的這些房產也好不到哪去。
比如溫哥華這套公寓,2018年花了567萬買入,最近賣掉了,2年虧了兩百多萬,售價299.8萬。

兩年的風景價值200多萬,如果還沒真正住過,那就更慘了……

慘淡的不僅是豪宅,很多便宜的公寓、聯排屋也都沒能幸免。
位於穆迪港的這套,3年前68.5萬買入,如今64.45萬售出。雖然仍高於評估值11%,但比起賣家的實際經濟損失,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還有很多2018、2019年才入手的房產,或許以為已經到了低點,然而沒想到市場環境變得更加不可捉摸。
2018年4月南素裡94.8萬買入的共管性質獨立屋,如今84.5萬出售,目測直接損失已經超過10萬,如果算上地產經紀代理費用、律師費、交易稅等,就更多了。

這套房產似乎特別受青睞,五年的時間已經易主4次。

哪些人不虧呢?
西溫這套房產180萬出售,雖然比起賣家的期望值236.8萬還想去甚遠,比起它2018年曾經325萬的估值也差距很大


但房主可是18.6萬買入的,怎麼說也是翻了10倍的房產,不過賣家買這房子的時候,很多炒房客可能還沒出生吧?
1979年!
再比如西溫這套,售價165.3萬

這套房產的估值也是從290萬一路跌下來,如今已經只有178.7萬,不過售價則更低。

不過賣家當年可是只花了10.5萬買入的,如今賺了15倍,也不算虧。房主是1977年購入的。
到底房市什麼時候算底?能穩賺不賠呢?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88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加西網綜合)經歷了房社交媒體上爆出這套房產位於安省,2017年房市最火的時候312.8萬買入,即使有10英畝的土地也無濟於事,現如今只售出194.8萬的價格。

而大溫的這些房產也好不到哪去。
比如溫哥華這套公寓,2018年花了567萬買入,最近賣掉了,2年虧了兩百多萬,售價299.8萬。

兩年的風景價值200多萬,如果還沒真正住過,那就更慘了……

慘淡的不僅是豪宅,很多便宜的公寓、聯排屋也都沒能幸免。
位於穆迪港的這套,3年前68.5萬買入,如今64.45萬售出。雖然仍高於評估值11%,但比起賣家的實際經濟損失,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還有很多2018、2019年才入手的房產,或許以為已經到了低點,然而沒想到市場環境變得更加不可捉摸。
2018年4月南素裡94.8萬買入的共管性質獨立屋,如今84.5萬出售,目測直接損失已經超過10萬,如果算上地產經紀代理費用、律師費、交易稅等,就更多了。

這套房產似乎特別受青睞,五年的時間已經易主4次。
- 2015年64.3萬易手;
- 2017年85.2萬再易手;
- 2018年94.8萬再易手;
- 2020年84.5萬再賣。

哪些人不虧呢?
西溫這套房產180萬出售,雖然比起賣家的期望值236.8萬還想去甚遠,比起它2018年曾經325萬的估值也差距很大


但房主可是18.6萬買入的,怎麼說也是翻了10倍的房產,不過賣家買這房子的時候,很多炒房客可能還沒出生吧?
1979年!
再比如西溫這套,售價165.3萬

這套房產的估值也是從290萬一路跌下來,如今已經只有178.7萬,不過售價則更低。

不過賣家當年可是只花了10.5萬買入的,如今賺了15倍,也不算虧。房主是1977年購入的。
到底房市什麼時候算底?能穩賺不賠呢?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