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 年過半百 體年齡才41 長壽專家曝4大齡逆飲食法
美國肥胖醫學與老化研究專家洪克特(Kurt Hong)醫生,用自身經驗證明年齡只是數字,他靠運動、攝取維生素D與大腦活躍訓練,讓生理年齡逆轉11歲,還提出“四大飲食抗老法則”,幫助你把歲月時鍾調慢好幾格!
飲食抗老法則一: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五份最有效
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與植化素,是維持長壽的重要關鍵。洪克特表示,高纖飲食能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也能維持腸道菌相,間接減少癌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引用一份哈佛大學結合全球190萬人的研究數據發現,每天攝取“2份水果+3份蔬菜”最能延長壽命,這樣的飲食模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12%、癌症死亡風險下降10%、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下降35%有關。
蔬菜選擇上菠菜、生菜等綠色葉菜類,及花椰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黃軒醫生特別推薦的蔬菜,其中青花菜更被日本專家譽為“去除身體生銹”的超強抗氧化食材,因為它不僅富含維生素A、C、E,還有抗氧化力驚人的蘿卜硫素。
不過要注意,馬鈴薯、玉米、豌豆這些澱粉類蔬菜,以及果汁含糖量容易超標,吃太多可能導致血糖飆升、肥胖、糖尿病找上門,別誤踩地雷啰。
飲食抗老法則二:以魚類作為主要蛋白來源
紅肉雖然營養豐富,是很好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來源,但因為膽固醇、飽和脂肪都相對白肉高,過量一樣會成為健康殺手。更有追蹤超過6萬人、長達15年的大型研究顯示,紅肉吃得最多的人,末期腎病的風險比吃最少的人高出40%。

洪克特醫生建議,把餐桌上的“主角”換成魚類更好!因為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與Omega-3脂肪酸,是守護腦部與心臓、延緩老化的黃金食材。就算不是天天吃,每周2~3次也能看見顯著的保護效果。
日本抗老醫學權威白澤卓二醫生更在《不銹美人》一書中,點名幾種“抗老必吃魚貝類”,料理方式建議以水煮、烤、燉為主,少油炸少加工,營養價值才能完整保留:青背魚(如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富含 DHA、EPA,能降低膽固醇,讓血液更清澈。
鮭魚:含有強效抗氧化物“蝦青素”,去除導致老化的自由基,抗氧化力甚至比維生素 E高出數百倍。同時,也曾被日本專家們票選為“能消除身體生銹”的最佳抗氧化食材。
牡蠣:富含鋅與其他營養素,有助代謝、支持免疫力,對肌膚與活力也有幫助。
花枝、貝類、章魚:含有牛磺酸,能調節血壓、降低膽固醇,同時維持活力。
飲食抗老法則三:控制分量,別吃過頭
抗老不只是“吃對食物”,還得“吃對分量”!“就算吃的全是健康食物,熱量攝取過多一樣會造成體重上升,進而增加慢性病風險。”洪克特醫生提醒,維持適當體重是抗老的重要一環。
水果就是典型例子,攝取過多果糖一樣會轉化為內臓脂肪,累積在肝臓中,害人變胖。曾有人不吃甜食、不喝飲料,但每天固定吃兩大盤,種類多達4、5種的水果,短短一年體重就胖了5公斤,輕度脂肪肝還惡化為中度。
換句話說,即使是天然食物,也要適量攝取,才能真正達到延緩老化與維持健康的目的。營養師陳怡婷建議,民眾吃水果時最好留意以下關鍵,才能吃得健康:分量:一次一份(約拳頭大小),每天約兩份。
時間:平常有點心習慣的人,可用水果取代;若沒有,最好與正餐搭配,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種類:鳳梨、木瓜、奇異果等含有助消化酵素,適合餐後少量食用。
飲食抗老法則四:避免超加工食品,少碰才是養生關鍵
泡面、洋芋片、罐頭、甜點,這些“超加工食品”幾乎無所不在,但洪克特醫生提醒,它們雖然方便又美味,但營養價值低,是加速老化、慢性病的幕後黑手。
超加工食品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得更多。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生魏士航,引用一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攝取過量超加工食品,與32種疾病風險有關,從大腸癌、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到焦慮、睡眠問題,通通列入其中;甚至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會增加50%。
少吃超加工食品,不代表剝奪快樂,而是重新拿回選擇權。偶爾吃一點確實是生活小確幸,關鍵在於分量、頻率與自覺。魏士航醫生分享三個實用小技巧,幫你漸進式戒掉加工食品:改變購物環境:先列清單再去買,少逛零食架。
改變時機與分量:將零食當作偶爾享用,每周不超過3次。
學會看標示:選成分簡單的品項,避開“偽健康”陷阱,例如高糖的燕麥奶。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52歲還能看起來像35歲?關鍵在於生活習慣與飲食選擇!飲食抗老法則一: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五份最有效
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與植化素,是維持長壽的重要關鍵。洪克特表示,高纖飲食能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也能維持腸道菌相,間接減少癌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引用一份哈佛大學結合全球190萬人的研究數據發現,每天攝取“2份水果+3份蔬菜”最能延長壽命,這樣的飲食模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12%、癌症死亡風險下降10%、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下降35%有關。
蔬菜選擇上菠菜、生菜等綠色葉菜類,及花椰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黃軒醫生特別推薦的蔬菜,其中青花菜更被日本專家譽為“去除身體生銹”的超強抗氧化食材,因為它不僅富含維生素A、C、E,還有抗氧化力驚人的蘿卜硫素。
不過要注意,馬鈴薯、玉米、豌豆這些澱粉類蔬菜,以及果汁含糖量容易超標,吃太多可能導致血糖飆升、肥胖、糖尿病找上門,別誤踩地雷啰。
飲食抗老法則二:以魚類作為主要蛋白來源
紅肉雖然營養豐富,是很好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來源,但因為膽固醇、飽和脂肪都相對白肉高,過量一樣會成為健康殺手。更有追蹤超過6萬人、長達15年的大型研究顯示,紅肉吃得最多的人,末期腎病的風險比吃最少的人高出40%。

洪克特醫生建議,把餐桌上的“主角”換成魚類更好!因為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與Omega-3脂肪酸,是守護腦部與心臓、延緩老化的黃金食材。就算不是天天吃,每周2~3次也能看見顯著的保護效果。
日本抗老醫學權威白澤卓二醫生更在《不銹美人》一書中,點名幾種“抗老必吃魚貝類”,料理方式建議以水煮、烤、燉為主,少油炸少加工,營養價值才能完整保留:青背魚(如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富含 DHA、EPA,能降低膽固醇,讓血液更清澈。
鮭魚:含有強效抗氧化物“蝦青素”,去除導致老化的自由基,抗氧化力甚至比維生素 E高出數百倍。同時,也曾被日本專家們票選為“能消除身體生銹”的最佳抗氧化食材。
牡蠣:富含鋅與其他營養素,有助代謝、支持免疫力,對肌膚與活力也有幫助。
花枝、貝類、章魚:含有牛磺酸,能調節血壓、降低膽固醇,同時維持活力。
飲食抗老法則三:控制分量,別吃過頭
抗老不只是“吃對食物”,還得“吃對分量”!“就算吃的全是健康食物,熱量攝取過多一樣會造成體重上升,進而增加慢性病風險。”洪克特醫生提醒,維持適當體重是抗老的重要一環。
水果就是典型例子,攝取過多果糖一樣會轉化為內臓脂肪,累積在肝臓中,害人變胖。曾有人不吃甜食、不喝飲料,但每天固定吃兩大盤,種類多達4、5種的水果,短短一年體重就胖了5公斤,輕度脂肪肝還惡化為中度。
換句話說,即使是天然食物,也要適量攝取,才能真正達到延緩老化與維持健康的目的。營養師陳怡婷建議,民眾吃水果時最好留意以下關鍵,才能吃得健康:分量:一次一份(約拳頭大小),每天約兩份。
時間:平常有點心習慣的人,可用水果取代;若沒有,最好與正餐搭配,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種類:鳳梨、木瓜、奇異果等含有助消化酵素,適合餐後少量食用。
飲食抗老法則四:避免超加工食品,少碰才是養生關鍵
泡面、洋芋片、罐頭、甜點,這些“超加工食品”幾乎無所不在,但洪克特醫生提醒,它們雖然方便又美味,但營養價值低,是加速老化、慢性病的幕後黑手。
超加工食品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得更多。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生魏士航,引用一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攝取過量超加工食品,與32種疾病風險有關,從大腸癌、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到焦慮、睡眠問題,通通列入其中;甚至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會增加50%。
少吃超加工食品,不代表剝奪快樂,而是重新拿回選擇權。偶爾吃一點確實是生活小確幸,關鍵在於分量、頻率與自覺。魏士航醫生分享三個實用小技巧,幫你漸進式戒掉加工食品:改變購物環境:先列清單再去買,少逛零食架。
改變時機與分量:將零食當作偶爾享用,每周不超過3次。
學會看標示:選成分簡單的品項,避開“偽健康”陷阱,例如高糖的燕麥奶。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