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却成"人下人" 网上炸开锅
校区,都是凭本事进来的,凭什么要被贴上高低标签?
再说回那位女同学。她在网上发帖,调侃自己是“人下人”,其实是想用幽默化解内心的失落。她的经历,也让不少网友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总爱给别人贴标签?为什么不能多点鼓励,少点比较?毕竟,能考上清华的,谁不是熬过无数个通宵,啃过无数本书才走到今天?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根据教育部2024年的统计,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超过470万,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率不到5%。这意味着,能拿到清华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都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深圳校区虽然年轻,但已经是清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培养了超过2000名高水平人才,毕业生在科技、医疗等领域大放异彩。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无论哪个校区,清华的学生都值得尊重。
这种“鄙视链”现象,其实不只在清华有。很多地方,很多人,都爱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比如,找工作时,有人觉得名校毕业的就一定强;谈恋爱时,有人觉得对方家境好才算“门当户对”。这些想法,就像家里的老规矩,表面上看着有理,可细想全是偏见。
对那些考上清华却觉得自己“不够格”的同学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清华的资源,全国顶尖,课程、导师、机会,样样不缺。与其纠结别人怎么看,不如多学点真本事。就像老话说的,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别人说啥,管它呢!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其实,细想一下,这种“鄙视链”不就是大家自己造出来的吗?网上畅所欲言,确实方便了分享想法,可也让一些不负责任的话传得更快。隔着屏幕,有人说话不走心,忘了言语也能伤人。考上清华的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无论是本部还是深圳再说回那位女同学。她在网上发帖,调侃自己是“人下人”,其实是想用幽默化解内心的失落。她的经历,也让不少网友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总爱给别人贴标签?为什么不能多点鼓励,少点比较?毕竟,能考上清华的,谁不是熬过无数个通宵,啃过无数本书才走到今天?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根据教育部2024年的统计,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超过470万,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率不到5%。这意味着,能拿到清华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都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深圳校区虽然年轻,但已经是清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培养了超过2000名高水平人才,毕业生在科技、医疗等领域大放异彩。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无论哪个校区,清华的学生都值得尊重。
这种“鄙视链”现象,其实不只在清华有。很多地方,很多人,都爱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比如,找工作时,有人觉得名校毕业的就一定强;谈恋爱时,有人觉得对方家境好才算“门当户对”。这些想法,就像家里的老规矩,表面上看着有理,可细想全是偏见。
对那些考上清华却觉得自己“不够格”的同学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清华的资源,全国顶尖,课程、导师、机会,样样不缺。与其纠结别人怎么看,不如多学点真本事。就像老话说的,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别人说啥,管它呢!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