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回老家,我看到了一個幾乎死去的房地產市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回頭,滿是哀嚎。

2021年五一節假日,江月特地回老家的市場做了一番調研,大受震撼。

那是一個滿是泡沫的市場——


一、

被開發商瘋狂追高的土拍。

全年出讓5宗涉宅用地,全部溢價成交。

其中,溢價率超20%的地塊有三宗,最高溢價率高達76%。

2021年初,市場喜提新地王,樓面價1.37萬/㎡。

僅僅過去三個月,地王再次被刷新,樓面價約1.4萬/㎡。

由於此宗宅地地理位置優越,全市最好的初中與高中均與其為鄰,開發商為其取名為“清華園”。請記住這個名字,我們後面還會提到。

2021年,1.4萬/㎡的樓面價是什麼水平?

成都,樓面均價1.27萬/㎡。

西安,浐灞生态区楼面均价1.4萬/㎡,航天城樓面均價1.17萬/㎡,灃東秦漢等新城樓面價均不到1萬/㎡。

這個價格,

碾壓了成都和西安兩座頭部二線城市。

而江月的老家,不過是一座默默無名的十八線小縣城。

二、

水漲船高的新房市場。

當清華園的樓面價高達1.4萬/㎡時,新房售價又該到一個什麼水平?

至少也是2萬/㎡。

但是,2021年,政府給出的是一個新房限價:2.5萬/㎡。

請注意,這是一個人為管控限制的價格,仍未達到開發商的預期。根據江月的消息,

當時清華園的放風價在2.8萬/㎡左右。

2.5萬/㎡在全國范圍內又是什麼水平?

杭州臨平的新房均價大約在2.5萬/㎡。

今年一季度,成都主城新城均價在2萬/㎡左右。

去年調研時,西安新房價格普遍不到2萬/㎡。

這個價格,在眾多二線城市中,依舊一騎絕塵。

而江月的老家,不過是一座默默無名的十八線小縣城。

三、

被迫漲價的二手房東。

隨著新房價格的漲高,二手房市場流入更多購買力,價格跟著上漲。

2021年,全市品相較好的二手房普遍在2萬/㎡。

以江月賣出的房子為例,面積不足一百個平方,當時總價在230萬。

折合單價超2.3萬/㎡。

再追尋更古老的歷史,2011年-2016年,全市二手房均價在8000元/㎡。

2016年-2019年,均價在1.2萬/㎡。

也就是說,短短一兩年的時間,二手房漲了1萬/㎡。

2025年五一節假日,江月調出老家的市場新數據,依舊大受震撼。

土拍市場,從2024年至今,僅成交兩宗涉宅用地,均價7585元/㎡。

相比之前動輒超1萬/㎡的樓面價,接近腰斬。

土拍泡沫被戳破,是因為如同一潭死水的新房市場。

你可料到,2021年的項目,2025年還在賣?

一座清華園,2021年售價2.5萬/㎡,

2022年,直降至2萬/㎡,依舊連續兩個月零成交。

2025年,售價1.5萬/㎡。

新房售價,跌至樓面價。

新房泡沫被戳破,是因為同樣如同一潭死水的二手房市場。

江月翻了翻當年賣掉的那個小區——



掛牌價1.6萬/㎡。

降幅達34%。

與此同時,2024年下半年全市二手房成交不到700套,相當於每個月不過一百余套。

成交幾乎凍結。

這就是2025年的江月老家。

一座房地產市場失去活性的小縣城。

縣城內,當年的開發商、新房買家、二手房買家全部都埋在了同一個坑。

如同“死去”的房地產市場,我們有成百上千個。

你以為江月只是在講自己的老家,但是江月其實在講大家的老家。

關於所有有著類似經歷的“老家”,江月這裡總結了5個特點:

1.賣不掉的宅地。

過去的五年裡,三四線城市的涉宅用地成交量斷崖式下降。

至2024年,成交幾乎消失。



通過更詳盡的數據,我們可知:三四線宅地成交前20的城市中,絕大多數的成交量均在下降。

多則下降60%,少則10%左右。

那麼,在20名開外的三四線城市中,那些更微小的小縣城中,宅地成交的下降只會更誇張。



再更進一步講,三四線宅地成交前20的城市中,城投國央企拿地比例高達80%以上。

可以說,80%的宅地幾乎只是經歷了一個“左手倒右手”的過程。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說:

過去這些年,三四線及以下規模的城市,賣不出去幾塊地。






2.賣不掉的新房。

根據最新的數據,全國50個一、二、三四線城市年初累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分別為526萬㎡、1803萬㎡、900萬㎡。

一線城市同比增速為14%。

二線城市同比增速為10%。

三四線城市同比增速為-14%。

是的,只有三四線城市的新房,依舊賣不動。

根據克而瑞的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去化周期達到了30.6個月。

反觀一二線城市,僅為12.8個月、18個月。

但是,這仍然是紙面上的數據。

當你深入去了解時,真實的市場情況就如江月老家所表現出的那樣——

五年前開售的項目,到現在也賣不完。

貨,幾乎都砸在了開發商手裡。

3.賣不掉的二手房

2025年3月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二手房掛牌量同比激增42.3%,但成交量同比暴跌21.6%,平均成交周期延長至108天。

貝殼研究院監測的100個三四線城市中,78個城市2025年二手房成交量創近五年新低。

其中,23個城市月均成交不足300套。

無人買房,中介跑路,成為眾多三四線城市的常態。

4.遠走他鄉的人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2024年,全國262個三四線城市中,147個城市出現人口淨流出,累計外流規模超3000萬人。

橫向對比後你會發現:人口都在往一二線走。

據統計,一二線城市沒有人口流出;三線城市人口流出地區占比15%;四線城市人口流出地區占比57%;

五線城市人口流出地區占比高達83%;六線城市人口流出地區占比高達86%。


這裡,江月也找到了老家的人口流失情況。

早在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約60萬人,常住人口僅有48萬人。

約12萬人,在外務工。

2025年,流失率只會更嚴重。

5.叫不醒的市場。

土拍、新房、二手房的全面無力,以及人口往外流動,讓眾多三四線城市成了“政策絕緣體”。

2024年10月的一攬子政策後,市場開始拉升。

11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8188萬㎡,同比上升3%。

監測的40城(主要為一二線城市)數據來看,11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為1732.1㎡,達近17個月新高,同比上升22.2%。

由此,我們大致可以推算出——政策加持下的11月,三四線城市新房銷售面積同比反而下降了約1個百分點。



11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新增銷售面積為8188萬㎡,環比上漲7.09%。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為8270億元,環比上漲3.7%。



可知,銷售均價環比下降約4個百分點。

由於,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上漲,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僅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

那麼,三四線城市銷售均價仍在下降。

你看,一攬子強力新政之後,三四線市場依舊量價齊跌。

失去房地產市場的小縣城們,該怎麼搞發展?

以老家為范本,江月找到了兩個答案。

一、瘋狂搞基建。

一條公路,從雙向四車道搖身一變升級成雙向六車道。

投資將近30億。

一座大橋,從僅同時允許兩輛車通過到允許四輛車通過。

投資又是幾個億。

2024年,江月老家光是交通道路方面的投資就高達近30億,

同比增速達到恐怖的80%。

還不止,一座高鐵站,從原來的5000 ㎡擴建至15000 ㎡,車場規模擴展至8台16線。

修修建建一年又一年,每年都為固定投資做了不少貢獻。

以上可見,當房地產市場如同死水時,小縣城的基建投資迅猛發力——

修公路、修大橋、修火車站、修水庫、修學校、修工業園區……凡是能修的,都得修一修。

二、瘋狂搞拆遷

當一條條公路被擴建,那麼沿途的村莊何去何從?

當一座座工業園區開始擴建,那麼周邊的村莊又該何去何從?

自然是為基建服務,拆遷

拆遷怎麼拆?

近郊有近郊的拆法。

把原來的村落、老舊小區拆完,賠給拆遷戶一些錢,修建安置房分配給拆遷戶購置,形成成片的高層住宅區,然後同步引入商場。

這是在給城市擴容,規劃新城區。

遠郊也有遠郊的拆法。

把原先的村子拆了,按照房屋評估價賠償一些錢,然後統一規劃安置在某個片區,拆遷戶抽簽分配宅基地,並用賠償的錢建房子。

這可以算作是合村並鎮。

以上就是三四線及規模以下城市拉動經濟的兩個答案。

而在這種模式下,三四線城市只有一種結果。

逆城鎮化!

大量的新市政道路、安置高層、新商業,甚至是公園、體育館規劃在老城邊緣的新區,而原本的中心城區僅剩下破舊的高齡小區、擁擠的道路、落伍的商業……

於是,一個個僅有的稀缺的購買力,如公務員、老師、銀行職員等只鍾意新區新房,而大量二手房無人問津。

這大概就是小縣城的終局吧。

生活此間的居民們買房只是為了結婚、生子、工作,關於“投資”他們只字不提。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