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長信箱"已讀亂回",引發了不少關注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外國商品征收激進的新關稅,並強調這一天是美國的“解放日”。隨後,全球經濟根基迎來動蕩的一周,一個新經濟時代被宣告到來。
事實上,特朗普正在兌現他的競選承諾。他曾向全球大公司和制造商喊話,“如果你不在美國制造產品,那麼當你把產品送進美國時,你要支付一筆關稅,一筆非常高的關稅。”
不過,他提出的關稅遠超所有人預期。國際貿易受到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暴跌。面對市場動蕩,特朗普在幾天內又暫停了大部分關稅計劃。但此前舉動已經損害了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信譽。
華府的反復也讓許多世界領導人感到困惑,不知道該站在哪一邊。人們迫切想知道,特朗普的經濟計劃到底是什麼?關稅算盤究竟是為了什麼?
BBC的“調查”(Inquiry)節目邀請了四位專家,深度分析特朗普的行動與布局,以及未來的方向。
“幾乎整個全球秩序都被打亂了”
新關稅先令外交領域陷入一片混亂。各國政府加快腳步,趕在7月的90天期限前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
艾米麗·基爾克裡斯(Emily Kilcrease) 是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高級研究員兼能源、經濟與安全計劃主任。
她形容,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令美國與貿易伙伴的關系變得復雜,“幾乎整個全球秩序都被打亂了。”
然而不只美國的貿易伙伴感到壓迫,白宮本身也面對壓力——法院隨時可能介入,阻止總統的計劃。
美國憲法明確規定,設定國際貿易政策是國會職責,而非總統權限。但特朗普稱,美國的貿易失衡是一項“國家緊急狀況”,要用總統行政令來設立關稅。
“顯然,他的行為正在突破甚至越過法律所允許他做事的權限。”基爾克裡斯認為在未來一年,“法院對此很可能會有動作”。
至於國會方面,基爾克裡斯也認為,國會的參與度會隨著事態發展越來越明顯。
“即便在共和黨內部,也開始有人認為國會應該在制定政策上扮演更強的角色。因為很多人對政策方向感到憂心。即使他們支持總統的策略,但也對執行過程感到不安。”
“他們希望政策是可預測的,也希望能有發聲的機會,確保自己選區內的企業和選民不會受到負面影響。”
但要推翻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不容易。國會若要通過反對性法案,必須有共和黨議員在參眾兩院倒戈。基爾克裡斯指出,這樣的動力可能來自國會之外。
因為關稅影響的還有選民本身。特朗普曾說他在保護普通美國人,但這些人可能很快就要面對生活成本飆升的現實。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