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面对台湾芯片制造商,中美策略截然不同

面对自己对台湾及其占主导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的依赖,中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尽管中美两国因不断升级的关税而使双方经济进一步脱钩,但它们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两国在半导体方面都依赖台湾。
而如何应对这种依赖,可能会成为两国在贸易战中最棘手的政策问题之一。
中美两国都将台湾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视为一种国家安全风险。作为回应,两国都试图提升自身制造所需芯片的能力。
然而,台湾几十年来打造了处于全球科技供应链核心地位的芯片产业,在意识到要复制这样一个产业何其困难之后,为解决本国对台湾及其占主导的芯片制造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的依赖,美中两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芯片进口展开了一项国家安全调查,这可能会导致对该行业征收关税。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周二表示,政府告知该公司,现在向中国出售任何人工智能芯片都需要获得许可证。特朗普总统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台湾,指责它从美国公司抢走业务。
中国则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上周,中国一家由国家支持的行业协会发布了指导意见,将使相当一部分先进芯片免受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的影响。
专家表示,原因在于中国清楚自己需要这些芯片,不想因为与美国的贸易战妨碍到芯片的获取。
结果是,许多由英伟达、苹果、高通和AMD等美国公司设计,但在台湾制造的先进芯片,将不会被征收中国的关税。美国公司可能会先拿到这些芯片,然后再卖给中国公司,但就关税而言,中国不会将此类芯片视为原产于美国。
这与典型的贸易政策有所不同。美国和其他国家通常认为,芯片的制造地是进行芯片生产后期被称为封装环节的国家或地区。而中国将把电路蚀刻到微小硅片上的地方视为芯片的制造地。
特朗普和他之前的拜登总统一样,都试图说服台积电和其他外国芯片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更多的芯片。拜登用联邦拨款吸引企业。特朗普则试图利用关税威胁来迫使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
智库兰德公司的技术分析高级顾问吉米·古德里奇表示,中国的做法削弱了华盛顿多届政府重振美国芯片制造的努力。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