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不只是深漂的落腳點,更是千千萬萬人的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疫情發生之後,古城開發的速度放緩。這給了南頭古城運營方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古城究竟應該如何發展。如果一味地向景區的方向發展,南頭古城最終也只會像國內大部分的文化商業街一樣,失去特色。

在深圳這麼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南頭古城的定位一定不只是一個景區。運營方需要在這裡將文化創意和煙火生活結合起來,讓古城更好地為城市服務。

這是個非常美好的期許。為了實現它,需要彌合隔閡,重構社區關系。讓大家能夠積累信心,共同為南頭古城的發展積累社會資本。


所以,運營方找到了我們,提出想要做社區營造的想法。

接到運營方的訴求之後,我們進行了交流。我說,社區營造不是做一兩場活動那麼簡單。很多活動在舉辦的時候很熱鬧,但是結束了就完了,並沒有給社區帶來任何變化。社區營造,不是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而是希望每場活動都能促成彼此互相了解、相互看見。讓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安全感,開始訴說他的不安和期待,甚至參與共建。這是我們做社區營造的意義。

我告訴運營方,如果真的要做社區營造,就要對這個社區裡的人,對這個社區的發展狀態負責。這個時候要做好長期准備,沒有3-5年的時間,很難構建良好的社區關系。

我得到了積極的反饋,運營方打算長期在南頭古城開展社區營造,至少3到5年沒有問題。

2022年4月,我和團隊成員住進了南頭古城。經常有人會問我,是怎麼這麼快速地融入一個地方的?其實並沒有想得那麼難。跟身邊的街坊們打一聲招呼、問一聲好,正常地吃飯、正常地消費。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很多故事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我們通過街坊了解到,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多少年,以及在改造之前他們的店鋪是在哪裡。和街坊的信任基礎,構成了我們與古城的第一層關系。


除了住進南頭古城,我們還請運營方提供了一個位於古城東街的臨街空間,能夠讓街坊隨時找到我們。



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有些時候可以做共創展覽,有些時候可以變成街坊的社區客廳,有些時候可以變成快閃空間。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我們和街坊們開展了很多很多的交流,大家開始講述他們的煩惱和訴求。

有街坊提到,在改造過程中,社區中的很多記憶和痕跡消失了。於是,我們發起了“家在古城”影像共創計劃。我們鼓勵大家通過手機,將他們在意的社區痕跡、社區記憶拍下來,分享給新來的居民,或者作為禮物送給老街坊。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