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ie Zhao—溫哥華地產經紀,誠信至上,周到服務!
 

手機裡泡大的孩子,終於把自己熬成了“焦慮的一代”(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源Pixaby

在以手機為基礎的童年,孩子們的自我意識、身份定位、情感和人際關系,都在發生變化。

喬納森表示,Z世代的心理健康結果,要比千禧一代差得多。無孔不入的社交媒體和短視頻,正在給他們帶來四大危害。


01

危害一:社交剝奪

人類大腦的進化,使青少年特別容易感受到來自群體的威脅,比如被排斥或者被羞辱。比起身體的死亡,他們更擔心的是“社會性死亡”。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更容易感受到社交壓力,缺乏安全感。

可社交媒體,反而削弱了孩子與社會、他人的聯結。調查顯示,青少年大量使用智能手機後,與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急劇下降,面對面交談、同伴玩耍的機會更少。

相比過去,今天孩子的空閒時間,更可能是獨自坐在臥室裡,無休止地消費其他人的內容,玩數小時的網絡游戲,或者發布自己的內容,等待其他人點贊或評論;到2014年,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女孩每周在社交媒體網站上花費超過 20 個小時....



圖源Pexels

這些活動很難建立真正的友誼和社交關系。


正如有學生在給喬納森的信中寫道,“Z世代是一個非常孤獨的群體,我們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交媒體控制的。

校園裡幾乎沒有社區感。講座現場,學生們坐在一起,完全沉默,專注於他們的手機,不敢說話,也不敢被同齡人聽到。這導致了進一步的孤立、自我認同和自信的削弱。”

今天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社交自信,正在被剝奪。

02


危害二:上癮

對社交媒體或視頻游戲的行為成癮,與大腦回路裡釋放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密切相關。

多巴胺的釋放是令人愉快的,但它也會增強“不滿足感”,誘發個體想要追求多巴胺的更進一步釋放。

這種成癮機制,就是社交媒體APP開發人員,用來“鉤住”青少年,使他們成為產品重度用戶的鉤子。

且未成年人前額葉皮層——涉及發展自我控制、延遲滿足和抵抗誘惑等能力——直到25歲左右才能成熟,而青少年正處於發育的脆弱階段,更加難以抵抗這一誘惑。

因此,很多重度使用社交媒體、短視頻或網絡游戲的孩子,被迫與之分離時,會出現悲傷、焦慮和易怒等網絡成癮的戒斷症狀。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