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光打在柯靈臥室旁邊的書桌上,腦海中能想像出這位大師在動蕩年代,依然辛勤寫作的樣子。
走出柯靈的家想往樓上走,被工作阻止了,原來這棟洋房的隔壁其實還住著人。想想自己的鄰居是已故名人,每天還有不少人來參觀,這種感覺應該還挺奇妙的吧。
夏衍舊居
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178號2號樓
免費,需要在「魅力衡復」公眾號提前預約
夏衍舊居和柯靈故居步行距離只有1.2km,一路散步過去,我的快門按得停不下來,周邊其實都是衡復風貌區,雖然不能進去參觀,但建築外觀都極有風情。
夏衍是我國著名的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他的舊居是一棟英式風格、磚木結構的花園洋房,建於1932年。
一樓是主題陳列,展出的是夏衍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到離開上海赴北京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期間近三十年的人生歷程。
二樓就是他的故居,保留了許多他的舊物,比如梳妝台上的剃須刀,細節拿捏住了。
最喜歡的自然是一二樓窗前的這排位置,不僅有電子屏可以瀏覽夏衍的相關信息,下面還有許多書籍可以翻閱。
舊居後面還有一片很大的花園。
夏衍舊居隔壁還有草嬰書房,僅一層供參觀,二樓還有人在居住。
草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曾經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的翻譯工作。仔細看了看他的書櫃,裡面都是外文原版書。
宋慶齡故居
黃浦區淮海中路1843號
20rmb,需要在「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公眾號提前預約
宋慶齡故居的名頭比柯靈故居和夏衍舊居響得多,也需要門票。雖然它就位於人流湧動的淮海中路,離武康大樓也近,但一走進故居,看到掩於大樹後透著暖黃光的小樓,還是覺得幽靜。
這棟花園別墅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是座兩層磚木結構的西式洋房。
逛主樓前,先逛旁邊的宋慶齡文物館,裡面有280余件珍貴的館藏文物,還講述了宋慶齡的生平、和孫中山的愛情故事,以及那些革命歲月。
主樓前是鴿棚。宋慶齡生前愛鴿子,現在故居內依然有40多只鴿子,是她當年養的鴿子的後代,一點都不怕人,旁若無人地飛來飛去,每只都很肥美。
輔樓小院裡還停著兩輛專車,一輛是1952年蘇聯政府贈送的吉姆牌轎車,還有一輛是七十年代長春一汽生產的紅旗牌高級轎車,據說這兩輛轎車現在仍然能夠使用。
主樓內部是嚴格禁止拍照的,和柯靈故居和夏衍舊居比起來,宋慶齡的故居就“豪華”得多,處處透露著精致。
客廳和餐廳的梅花圖案地毯是毛澤東所贈。書房中完整地保存著她生前珍藏和閱讀過的各類書籍四千余冊,其中包括中、英、法、俄等十九種文字的版本。餐廳內陳列著國際友人贈送的各種珍貴禮品……
走出主樓,外面還有一個很大的花園,可惜只能遠觀,不能踏入。
博物館/展覽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
上海市徐匯區寶慶路3號
免費,需要在「寶慶地產」公眾號提前預約
魔都有許多小眾的博物館,比如中國證券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上海氣象博物館、上海建築模型博物館……其中最不好預約的,一定有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
它只在周二到周六對外開放,每天只有40個參觀名額,需要在公眾號「寶慶地產」提前預約,前一天會放出後面三天的名額,我看有人說約了大半年都沒約上。
其實想約上倒也沒那麼難,只是需要一點點技巧。一般公眾號會在早七點放名額,我周一中午的時候約,發現後面三天早就被約滿。於是我周二定了個早七點的鬧鍾約,就很成功地約上了周五。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所在的洋房始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前身是染料大王周宗良的私宅,三十年代時有個“上海第一私人花園”的title。
現在它是國內第一家以交響音樂為主題的博物館,旁邊就是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交響樂團,我去的時候還偶遇了許多背著大提琴的學生。
博物館裡的展覽主要可以分為三塊,“樂之河” 交代了上海交響樂的百年歷史,“樂之華”介紹了上海優秀的指揮家、作曲家,“樂之傳”則以門外漢也能接受的方式科普交響樂,整座博物館內有許多西洋樂器。
這也是一座可以聽的博物館,許多唱片旁邊都有頭戴式耳機,可以聽一聽那些經典的交響樂。
[align=jus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