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maohu
- 時間: 2022-3-08 22:34原創:嬉游
被一個多月的陰雨洗禮後,這兩周的陽光是報復性地猛烈,最高溫度升到了二字頭,江浙滬就這樣猝不及防地入春了。春暖花開之際,出門散步才是正經事啊。於是乎,上周我和鹹魚在上海待了一周。去的第一天,覺得久違的陽光過於奢侈,我暴走了2w+步,耳機裡循環播上《愛情神話》的ost,一不小心就路過了倆取景地,chill的氛圍拉滿了,冬天沒有樹葉的梧桐樹也是別有一番景致。我總覺得上海是全國最適合散步的城市之一,有故事的馬路實在太多。比如各大品牌概念店內卷得最厲害的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擁有很多歷史的“巨富長”(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聚集了超多時髦人士的安福路和永康路、住過無數名人的復興中路、“最美梧桐大道”衡山路……好逛不說,關鍵是沿街的那些老洋房太美。一棟棟風格迥異的西洋建築,讓上海有種獨特的洋氣。什麼是老洋房呢?百度百科的定義這樣寫。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致,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復式、別墅式住宅。上海的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徐匯區、長寧區、黃浦區,以及靜安區。每次路過吸睛的老洋房時,我都很好奇裡面住的到底是誰。不過打開地圖app一看,大多數洋房都不是私宅,而是歸國家所有,變成了醫院、學校、大使館等,也不能進去參觀。回來查了查資料:上海現存的老洋房僅有4000到5000幢,其中95%的所有權仍歸國家所有(但使用權可以轉賣),只有大約200-250幢老洋房是私有。對於上海的中介來說,老洋房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存在。路過房產中介時隨便拍了張照,一棟二十年代鄔達克設計的獨幢老洋房售價要2.4億。每棟老洋房的外面,都會有這麼一個政府認證的“優秀歷史建築”牌子(或者是“文物保護”),這些建築被政府“守護”著,哪怕是買了私有老洋房(產權or使用權)的人,也不能輕易改造洋房的外部。現在能窺探到洋房內部的地方,多是名人故居、博物館、餐廳、民宿等。也有些老洋房很美,但僅有展覽的時候才對外開放。比如被Prada買下來的榮宅,以及現在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的那棟西班牙建築風格洋房,都得要遇上展覽,才能有機會解鎖內部。上海電影制片廠,圖片@AlorsOnDance
不過上周,我還是去打卡了幾棟既可參觀的、可看性又比較高的小眾老洋房。它們就匿在市中心那幾條大名鼎鼎的路上,去了之後只想說:最嗲的上海,全藏在這兒了!
名人故居
柯靈故居徐匯區復興西路147號免費,需要在「魅力衡復」公眾號提前預約在上海去過許多名人故居,柯靈故居最讓我有切身實地去別人家拜訪的實感。實不相瞞,在逛故居前其實我並不熟悉柯靈,看了入口處他的生平介紹,才知道他是文壇大師,寫過散文、雜文、電影文學、戲劇、小說、文藝評論……在抗戰期間,他還留守上海主編愛國刊物,冒著生命危險以筆杆投身抗日。柯靈故居位於復興西路,原名叫白賽仲路,這裡有許多上海的著名公寓,比如有老上海四大公寓之首的為樂公寓,藍妮女士的玫瑰別墅等。柯靈故居也在此,他的故居是一棟臨街的、黃色的三層樓西班牙風格洋房,建於1933年,他和夫人住在203單元。一進門就是一個小小的花園,裡面有柯靈的雕像,坐落在一大擂石書基座上。柯靈的家因為細節都被保留得很好,所以煙火氣很重。尤其在廚房,臓兮兮的煤氣灶、鍋碗瓢盆、油鹽醬醋都在,總感覺隨時會有人回來做飯的感覺。舊居裡還有一個極其狹窄的旋轉樓梯,走在上面木質地板嘎吱嘎吱,噸位重點的可能就得擠上去了。大文豪的家中,書櫃真的無處不在,臥室有,書房有,客廳有。客廳裡的封閉式書櫃裝的是柯靈最喜歡的全套百衲本《二十四史》,還用隸書刻了朝代稱號來分類。[align=justify] -
-
第 2 樓 / maohu
- 時間: 2022-3-08 22:34午後的光打在柯靈臥室旁邊的書桌上,腦海中能想像出這位大師在動蕩年代,依然辛勤寫作的樣子。走出柯靈的家想往樓上走,被工作阻止了,原來這棟洋房的隔壁其實還住著人。想想自己的鄰居是已故名人,每天還有不少人來參觀,這種感覺應該還挺奇妙的吧。夏衍舊居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178號2號樓免費,需要在「魅力衡復」公眾號提前預約夏衍舊居和柯靈故居步行距離只有1.2km,一路散步過去,我的快門按得停不下來,周邊其實都是衡復風貌區,雖然不能進去參觀,但建築外觀都極有風情。夏衍是我國著名的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他的舊居是一棟英式風格、磚木結構的花園洋房,建於1932年。一樓是主題陳列,展出的是夏衍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到離開上海赴北京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期間近三十年的人生歷程。二樓就是他的故居,保留了許多他的舊物,比如梳妝台上的剃須刀,細節拿捏住了。最喜歡的自然是一二樓窗前的這排位置,不僅有電子屏可以瀏覽夏衍的相關信息,下面還有許多書籍可以翻閱。舊居後面還有一片很大的花園。夏衍舊居隔壁還有草嬰書房,僅一層供參觀,二樓還有人在居住。草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曾經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的翻譯工作。仔細看了看他的書櫃,裡面都是外文原版書。宋慶齡故居黃浦區淮海中路1843號20rmb,需要在「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公眾號提前預約宋慶齡故居的名頭比柯靈故居和夏衍舊居響得多,也需要門票。雖然它就位於人流湧動的淮海中路,離武康大樓也近,但一走進故居,看到掩於大樹後透著暖黃光的小樓,還是覺得幽靜。這棟花園別墅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是座兩層磚木結構的西式洋房。逛主樓前,先逛旁邊的宋慶齡文物館,裡面有280余件珍貴的館藏文物,還講述了宋慶齡的生平、和孫中山的愛情故事,以及那些革命歲月。主樓前是鴿棚。宋慶齡生前愛鴿子,現在故居內依然有40多只鴿子,是她當年養的鴿子的後代,一點都不怕人,旁若無人地飛來飛去,每只都很肥美。輔樓小院裡還停著兩輛專車,一輛是1952年蘇聯政府贈送的吉姆牌轎車,還有一輛是七十年代長春一汽生產的紅旗牌高級轎車,據說這兩輛轎車現在仍然能夠使用。主樓內部是嚴格禁止拍照的,和柯靈故居和夏衍舊居比起來,宋慶齡的故居就“豪華”得多,處處透露著精致。客廳和餐廳的梅花圖案地毯是毛澤東所贈。書房中完整地保存著她生前珍藏和閱讀過的各類書籍四千余冊,其中包括中、英、法、俄等十九種文字的版本。餐廳內陳列著國際友人贈送的各種珍貴禮品……走出主樓,外面還有一個很大的花園,可惜只能遠觀,不能踏入。
博物館/展覽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上海市徐匯區寶慶路3號免費,需要在「寶慶地產」公眾號提前預約魔都有許多小眾的博物館,比如中國證券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上海氣象博物館、上海建築模型博物館……其中最不好預約的,一定有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它只在周二到周六對外開放,每天只有40個參觀名額,需要在公眾號「寶慶地產」提前預約,前一天會放出後面三天的名額,我看有人說約了大半年都沒約上。其實想約上倒也沒那麼難,只是需要一點點技巧。一般公眾號會在早七點放名額,我周一中午的時候約,發現後面三天早就被約滿。於是我周二定了個早七點的鬧鍾約,就很成功地約上了周五。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所在的洋房始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前身是染料大王周宗良的私宅,三十年代時有個“上海第一私人花園”的title。現在它是國內第一家以交響音樂為主題的博物館,旁邊就是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交響樂團,我去的時候還偶遇了許多背著大提琴的學生。博物館裡的展覽主要可以分為三塊,“樂之河” 交代了上海交響樂的百年歷史,“樂之華”介紹了上海優秀的指揮家、作曲家,“樂之傳”則以門外漢也能接受的方式科普交響樂,整座博物館內有許多西洋樂器。這也是一座可以聽的博物館,許多唱片旁邊都有頭戴式耳機,可以聽一聽那些經典的交響樂。[align=justify] -
-
第 3 樓 / maohu
- 時間: 2022-3-08 22:34因為可以參觀的名額少,所以整座博物館都非常靜謐,大多數時候都是我一個人在這棟洋房裡穿梭。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的光影是會“呼吸”的,走到花園前,午後的光透過窗柵打到地板上,此時無聲勝有聲。挑個好天氣,大概能在這座花園消磨一整個午後。衡復風貌館徐匯區復興西路62號免費,需要在「魅力衡復」公眾號提前預約衡復風貌館始建於1930年,曾經它被叫作修道院公寓,是一幢典型的西班牙風格洋房。它曾經的主人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最重要的建築事務所之一——公和洋行。什麼是衡復呢?衡復風貌區是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簡稱,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認定和保護的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也是上海中心城區內規模最大、優秀歷史建築最多、歷史風貌格局最完整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前面提到的柯靈故居和夏衍故居都屬於衡復風貌區。現在衡復風貌館一樓展廳裡展覽的,就是徐匯衡復風貌區百年的歷史變遷,二樓則是家居店和快閃展(需要另外付費),這裡也很適合作為逛洋房的第一站,能被科普很多知識。
咖啡館
Film電影時光書店徐匯區安福路322號這家書店位於時髦人士聚集的安福路,走到多抓魚門口我有被驚到,這條路上竟然有這麼多街拍“老法師”?!上次感受這種仿佛被拍的尷尬,還是在幾年前的三裡屯。要走進安福路322號小院,才能找到這棟西班牙風格的洋房,它曾經是孔祥熙和宋藹齡長子孔令侃的私宅,見證過許多上海電影事業的足跡。現在搖身一變成了一家以電影為主題的書店兼咖啡館,也是一種現代的傳承。門口的地毯寫著“電影人入口”,我這個入門級影迷有被代入。店內有許多電影相關的書籍,還有老式的電影放映機,就佇立在走廊盡頭。許多電影的周邊在店內也能找到,像是帆布袋、徽章,我就沒忍住購入了一個上海電影博物館出的侯麥帆布袋。書店也會在322號小院組織看露天電影的活動,春夏之際,在安福路看場老電影怎麼想都是件很浪漫的事。如果想在現在嘈雜的安福路找個安靜看書的小角落,這家書店可以有。古董花園黃浦區思南路44號這家咖啡館是魔都的老派網紅,是好多電視劇的取景地,門口的大相框貼著許多劇照,照片裡都是大家眼熟的大明星。古董花園所在的建築其實是旁邊洋房的輔樓,說它是一家咖啡館,更不如說它是一座小型的“古董博物館”,而且還早c晚a,時髦得很,一走進去就好像穿越到電影片場。一樓主要是喝咖啡的,明明店員和客人都很多,但巧妙的隔斷讓大家好像都擁有自己的復古小角落。店內的古董陳設無處不在,比如這個很有年代感的收銀處,擺放著許多古董的透明玻璃櫃、很有造型感的燈飾、各種有意思的Vintage擺件……二樓就是晚a的地方了,牆上掛著許多“詭異”的面具,還有《愛情神話》的海報。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選擇坐在一樓的院子裡,鐵鑄的雕花桌椅很有巴洛克風情。院子裡還有一只會說“你好”的八哥,以及一只會上房揭瓦的大橘。噢對了,如果看上店裡什麼東西,都是可以問價買回去的。在上海這座咖啡內卷之都,古董花園這樣的咖啡館大概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存在。不僅是老克勒叔叔阿姨心中的白月光,也會讓年輕的復古愛好者流連忘返。這次的老洋房之旅,讓我覺得有陽光的上海就是最嗲的,梧桐的光影灑在洋房上,真是不要太靈噢!上海有故事的洋房其實還有很多,歡迎朋友們在留言區分享~上周回杭之時還覺得戀戀不舍,不過沒想到這周行程碼就喜提一顆星。踏春的心雖然在騷動,但朋友們還是要注意安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