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反英偉達聯盟”背後,是AI的第三場戰爭(圖)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反英偉達聯盟”背後,是AI的第三場戰爭(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而交換協議和交換機,由於技術壁壘相對低,且處於產業變革的早期,成為眾人攻破英偉達堡壘最優的一致選擇。

至此,交換機這一長久以來不被重視的網絡設備,一下子躍升為AI算力基礎中的暗戰高地。為了追趕英偉達IB方案,2023年7月,“超以太網聯盟”(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正式成立,這一聯盟迅速成為各個大廠的救命稻草。英特爾、微軟、Meta、博通、AMD、思科、Arista、Eviden、HP等陸續加入。

超以太聯盟成立後,便馬上推出了RoCEv2(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方案,在軟件層吸收了前文提到的關鍵技術RDMA,劍指的方向非常明確,那就是力爭對標IB性能。


以太網的後發優勢目前看有兩個:

根據產業鏈調研,英偉達的IB方案比以太網方案貴20-30%。以太網方案可以通過主打性價比來扳回一局。

人多勢眾。傳統的數據中心,基本都是以太網協議,對於升級到超以太,兼容性要好得多,畢竟協議就是硬件對話的語言,用的人多自然就成了主流。

在超以太聯盟中的GPU全球老二AMD,把這兩點說得更加清晰:以太網將成為AMD構建算力集群的基礎協議,因為以太網擁有更好的性能、更強大的大規模集群能力,以及最為核心的開放性,希望與頭部交換機廠商一起,降低組網成本,打造更具性價比的網絡。

也正是基於這兩點原因,不少人對於超以太網聯盟還是很有信心的。到底是以太網勝出,還是IB一統天下,最終答案只能留給時間來驗證。但不管怎麼樣,英偉達與超以太聯盟的這輪對壘應該是非常精彩的,必將成為科技史上日後被人反復提及的經典橋段。

但筆者傾向於認為超以太網的勝算還是被高估了。因為Scaling Law的指導之下,AI算力網絡比拼是速度不是價格,人多如果不是最優方案,那可能也只是烏合之眾。這就像自行車肯定是更經濟的出行方式、騎的人也多,但是沒有人會用它來上高速,留給以太網聯盟的時間其實不多。




圖:超以太網聯盟

3、國產還落後以太網聯盟半個身位


本來行文至此就可以收筆了,但估計還有不少人關注國產算力網絡中交換機的進展,在此再贅述一二。

在互聯網時代的算力基礎設施投資中,得益於運營商的超前投資,我國的基礎網絡速度、滲透率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這也在後面直接催生了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繁榮,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因此具備全球競爭力。

不少人認為,我們在AI時代,也可以依葫蘆畫瓢,上演後來者居上的戲碼。

但不得不直面的遺憾現實是,而在算力網絡時代,我們的算力基礎設施處於全面落後狀態。我們不僅僅在GPU、HBM、先進封裝方面有不少課要補,代表著算力集群能力的交換機我們也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一方面我們並沒有IB交換機,只能做以太網交換機,而且以太網交換機的代際更迭上也落後於海外1代,也就是落後超以太網聯盟半個身位。

好在和其他網絡設備一樣,中國在交換機上其實一直具備很強的競爭力,這還要得益於華為20多年前的努力,以及孵化了後來的新華三。時至今日,國內的AI算力網絡中的交換機仍然沿襲了骨幹網和數據中心網絡中的格局,新華三和華為依舊是主要的玩家。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雖然在AI交換機上我們落後了不少,但依靠歷史積累和集體的力量,如果從現在開始追趕,這一場對弈,我們未必不能上桌。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