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7.7億平安信托延兌:被套牢的保險業務員投資者(圖)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保險相關] 7.7億平安信托延兌:被套牢的保險業務員投資者(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她沒想到,這筆沒有用來購房的錢,最終以另一種形式投向了樓市。對於大多投資人來說都是這樣,他們從沒想過家庭命運會與遠方的一處樓盤產生聯結。

但對於房產相關行業從業者顧龍來說,早已意識到房產市場下行的他,依舊沒有逃過被收割的結局。1993年,在國企工作了兩年的顧龍辭職下海做起瓷磚生意至今已30年。他的生意一直與地產行業緊密關聯著,在房企蒸蒸日上的年歲裡,他積累起了最初的財富。2018年,房地產尚未顯出頹勢時,顧龍聽到萬科一位老總提出“活下去再說”,幾個施工單位也開始欠款,立刻察覺房產市場要走下坡路。一直信奉“兩條腿走路”的他,開始停止了對工程方的供貨,只做零售,依賴於敏銳的判斷,他的生意雖然規模縮小,但沒有被房企爆雷影響。

與大部分投資者原是保險客戶不同,他是平安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戶。2018年撤出工程後,他可用的流動資金都集中起來,投入平安用來理財。兩年間,他投入800萬元本金,賺回了幾十萬元,買的產品一次都沒有虧過。不懂金融的他,對投資只有兩點要求:一是穩健,二是不投房地產。在購買佳園316前幾個月,他的理財產品陸續到期,一直沒有合適的新產品可以投,直到業務員推薦了這款,並告訴他很搶手,有名額限制,只有高端客戶才能買,“好像要賺大錢的,搞得很緊張”。他記得,當時自己只問了穩不穩,還特意叮囑了一句,不是房地產就行,業務員應了。


2020年10月的一天,上午十點半,業務員來到他位於建材市場附近的辦公室,拿著他的手機幫忙操作,在手機上一直點同意,幾分鍾就完成了。這個產品是他在平安購買金額最大的一筆,800萬的流動資金,他投了500萬。直到產品延期後,他找到業務員打印出項目資料,上面赫然寫著投資的是雲南俊發地產,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買的不是基金,而是信托。此前,他對信托的概念只有家族信托,那是有錢人才會管理資產的方式。



都挺好》劇照


和多數投資人一樣,祝融對房地產沒什麼概念,延期後,他才知道,福寧615號的合作方正榮地產在信托投資後不到半年時間就爆雷了。

這是最令他不解的一點:老百姓都知道房地產近年頻頻爆雷,產品號稱經過專業的風控篩選,為什麼投入了這種明顯高風險的項目?事實上,近年來踩雷房產的信托產品並不少見。據財新周刊報道,信托業與房地產業一直高度相關,除了直接注資房產項目外,還有本質為土地開發的城投債、名股實債的股權投資、證券投資等方式,從產品結構深入看,業內估計信托通道業務七八成或與房產相關。


自從2020年末開始,房地產信托違約大幅增加,這也與房企陸續爆雷的節點相契合。這意味著,在過去幾年和未來的一段時間,房地產業不景氣帶來的是,市場上很多信托產品的風險性都將超過預期。

被改變的生活

維權的投資者們漸漸散去,平安集團位於深圳的總部在經歷一周的喧囂後重歸平靜。而對這些投資人來說,他們被擊碎的不僅是信任,還有生活。

相關消息下,“信托不坑窮人”的評論讓投資者們感到刺眼。大多投資者都來自普通家庭,有人家裡孩子准備結婚,本來和對方說好一家出一半錢在北京買房,現在錢回不來,婚事也黃了;有人准備在今年6月送孩子去美國留學,offer已經拿到了,因為這筆錢計劃落空;有人借了親戚的錢還不上,背負上整個家族的指責和埋怨。王佳琪在現場見到一位業務員,將產品賣給了自己姐姐一家,延期後,侄子三天兩頭在家裡等著打她。她只能來深圳“要錢”,要不回錢,回家就會被侄子打。今年26歲的齊曉在北京一家出版單位工作,這筆信托關系著她的生命軌跡。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