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7.7亿平安信托延兑:被套牢的保险业务员投资者(图) | Finance


[保险相关] 7.7亿平安信托延兑:被套牢的保险业务员投资者(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她没想到,这笔没有用来购房的钱,最终以另一种形式投向了楼市。对于大多投资人来说都是这样,他们从没想过家庭命运会与远方的一处楼盘产生联结。

但对于房产相关行业从业者顾龙来说,早已意识到房产市场下行的他,依旧没有逃过被收割的结局。1993年,在国企工作了两年的顾龙辞职下海做起瓷砖生意至今已30年。他的生意一直与地产行业紧密关联着,在房企蒸蒸日上的年岁里,他积累起了最初的财富。2018年,房地产尚未显出颓势时,顾龙听到万科一位老总提出“活下去再说”,几个施工单位也开始欠款,立刻察觉房产市场要走下坡路。一直信奉“两条腿走路”的他,开始停止了对工程方的供货,只做零售,依赖于敏锐的判断,他的生意虽然规模缩小,但没有被房企爆雷影响。

与大部分投资者原是保险客户不同,他是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2018年撤出工程后,他可用的流动资金都集中起来,投入平安用来理财。两年间,他投入800万元本金,赚回了几十万元,买的产品一次都没有亏过。不懂金融的他,对投资只有两点要求:一是稳健,二是不投房地产。在购买佳园316前几个月,他的理财产品陆续到期,一直没有合适的新产品可以投,直到业务员推荐了这款,并告诉他很抢手,有名额限制,只有高端客户才能买,“好像要赚大钱的,搞得很紧张”。他记得,当时自己只问了稳不稳,还特意叮嘱了一句,不是房地产就行,业务员应了。


2020年10月的一天,上午十点半,业务员来到他位于建材市场附近的办公室,拿着他的手机帮忙操作,在手机上一直点同意,几分钟就完成了。这个产品是他在平安购买金额最大的一笔,800万的流动资金,他投了500万。直到产品延期后,他找到业务员打印出项目资料,上面赫然写着投资的是云南俊发地产,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买的不是基金,而是信托。此前,他对信托的概念只有家族信托,那是有钱人才会管理资产的方式。



都挺好》剧照


和多数投资人一样,祝融对房地产没什么概念,延期后,他才知道,福宁615号的合作方正荣地产在信托投资后不到半年时间就爆雷了。

这是最令他不解的一点:老百姓都知道房地产近年频频爆雷,产品号称经过专业的风控筛选,为什么投入了这种明显高风险的项目?事实上,近年来踩雷房产的信托产品并不少见。据财新周刊报道,信托业与房地产业一直高度相关,除了直接注资房产项目外,还有本质为土地开发的城投债、名股实债的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等方式,从产品结构深入看,业内估计信托通道业务七八成或与房产相关。


自从2020年末开始,房地产信托违约大幅增加,这也与房企陆续爆雷的节点相契合。这意味着,在过去几年和未来的一段时间,房地产业不景气带来的是,市场上很多信托产品的风险性都将超过预期。

被改变的生活

维权的投资者们渐渐散去,平安集团位于深圳的总部在经历一周的喧嚣后重归平静。而对这些投资人来说,他们被击碎的不仅是信任,还有生活。

相关消息下,“信托不坑穷人”的评论让投资者们感到刺眼。大多投资者都来自普通家庭,有人家里孩子准备结婚,本来和对方说好一家出一半钱在北京买房,现在钱回不来,婚事也黄了;有人准备在今年6月送孩子去美国留学,offer已经拿到了,因为这笔钱计划落空;有人借了亲戚的钱还不上,背负上整个家族的指责和埋怨。王佳琪在现场见到一位业务员,将产品卖给了自己姐姐一家,延期后,侄子三天两头在家里等着打她。她只能来深圳“要钱”,要不回钱,回家就会被侄子打。今年26岁的齐晓在北京一家出版单位工作,这笔信托关系着她的生命轨迹。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