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韭菜"必读:有关中国证券市场..... | 温哥华财税中心


[股往金来] "韭菜"必读:有关中国证券市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制度缺陷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被严重诟病的问题。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于1990年, 一开始成立的目的是为国企融资,后来大量的民营企业被允许上市,中国股市的存在被形容是为 “生于融资” 的圈钱市场。

参与建立资本市场规则的学者多年来呼吁证监会等相关部门推动市场改革,建立一个同时照顾投资者权利的投资市场,但是证监部门始终因为各方利益冲突,无法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化。


著有《股民词典》和《谁来拯救中国股市》等书的旅美财经博主蔡慎坤指出,“中国股市是为国企服务的,不是给股民带来利益的”。

根据统计,在超过5300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和央企数量将近1500家;这些企业的经营无法像西方企业专注于经营和照顾股东权益。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在2022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就表示 “国企不是董事会说了算,是党委会说了算“,就算有独立董事也发挥不了作用。

在上市民企监管上,自2022年以来,最让中国国内金融学者诟病的两项“圈钱”制度设计当属IPO 和量化交易;

他们认为,因为这两项设计,企业和投资机构不负责任的赚走了散户的钱,最后造成股市跌跌不休。

量化交易是指金融投资机构透过大量数据分析,以预先写好的模型程式自动交易股票,借此提高交易效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在 2022年3月不断批评量化交易要不造成股市大涨大跌,要不就是交易量达万亿,但指数却几乎没有变动,对无法使用这个工具的散户非常不公平。

贺强指出,量化交易在欧美市场大量被使用,但是这些市场的主要投资人是机构,而非散户。


中国市场主要投资人是散户的基础上,量化交易的大量使用让散户的命运更艰难,就像“以前是镰刀割韭菜,现在是机器人联合收割机在割韭菜”。

他呼吁证监会加强监管,限制量化交易的使用。但是证监会在机构的压力下回应缓慢,直到2023年9月开始推动量化交易报告制度,要求投资者“先报告,后交易”;接着在2024年2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分别公告“将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

另一个制度短板是企业上市制度(IPO)。证监会在2023年2月17日把 IPO从核可制转为注册制以后,出现数家企业一上市就做空自己的企业。其中2023年9月上市的金帝,在上市当天就透过融券卖出470万股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这些企业被认为只是为了上市套现,并不打算将在资本市场募到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不少上市企业大股东,在上市后就透过融券的方式将股票转手出去, 迅速将持股清空获利了结,直接促成股价下跌。贺强就指出,“这是为什么北交所一路跌”。

学者认为主要股东,尤其是前三大持股人出清持股的时间应该受到限制。

自2024年开春以来,在政府寻求稳定股价的同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指出,“IPO难道不能暂停吗?”

多年来重复呼吁改革的刘纪鹏在2023年12月则直接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分配不公平、缺少正义的市场。

曾参与《证券法》起草、担任过证监会证券交易监控系统负责人林义相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问题是政府对资本和市场的态度多年摇摆不定,造成 30年仍未长成,“这个市场甚至还未定性和定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