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越来越多中产,卖了房子买保险 | 温哥华财税中心


[保险相关] 越来越多中产,卖了房子买保险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年轻人买保险,不用劝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杨丹丹能明显感觉到弥散在咨询者身上的健康焦虑、金钱焦虑和养老焦虑。保险不再只是中产家庭的选择,年轻人也开始纷纷购买各种保险,从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到重大疾病险,甚至是养老年金险。

可以说,保险不再仅仅是一个金融产品,更成为年轻人面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心理支柱。


“‘90后’和‘00后’大部分都是来咨询意外险、医疗险和重疾险的。”杨丹丹说道。

她所经手的年轻客户,有不少身体状况复杂的群体,“甲状腺癌、乳腺结节这些病,都很常见”。

“00后”王悦在本科读书期间,为自己投保了包括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等在内的多份保单。“当时就觉得自己身体不太好就去买了,加上大学生群体本身风险水平低,因此保费很低,保额比较高,是很优惠的一个选项。”工作后,王悦还为父母配置了百万医疗险,“主要就是买个安心”。

受疫情影响,接连错过秋招和春招的孟雯雯在2022年阴差阳错来到保险行业。没入行前,她总觉得保险常和“骗人”绑定在一起。

“家里有亲戚做保险代理人,总会拉着我爸妈买保险或是去产销会上听讲座,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如果好的话,为什么得这样让别人去买?”

在入行后,孟雯雯对保险的观念完全变了,在现在的她看来,对于几款保障性强且保费低的保险,每个人最好都要配置。

由于公司为其配置了团体保险,孟雯雯还给自己补充了额外的重疾险。“但凡离职,公司购买的保险提供的保障就会中断。我额外购买的重疾险,只要不退保,能够保终身;如果生病了,保额可以作为补充收入;若没有生病,到期后可以取出全部保费。”

她补充道:“用利息来保障身体状况,我觉得比较值。”


孔奕霏在两年前也为自己加保了重疾险。

上一次投保,是在2016年,当时她接了个保险推销电话,“稀里糊涂”地就决定投保了,每月只需交几百元保费,交十年保障二十年,保额16万元。选择加保的重要原因,是孔奕霏决定离职。

秉持着“可以裸辞,但不能让未来的人生裸奔”的信念,像孔奕霏一样的年轻人,甚至已经开始自己通过各类社交平台研究起了保险




小红书上有关保险的分享帖

无论是现在,还是十多年前,早早为自己配置保险的年轻人,多是怕“万一”的到来。

比如,杨丹丹自己的第一份保险也是在20多岁时购置的。2012年,杨丹丹的母亲被查出乳腺癌,化疗一次的费用是5000元。那时,杨丹丹刚工作不久,每月工资远不到这个数。

同一病房里,只有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时常唉声叹气,而有商业保险的另外三位患者,由于经济压力小,心态也都比较好。也是在那时,杨丹丹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但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投保的事情搁置了。

在经济条件好转后,杨丹丹相继为自己和家人加保了各类险种,共计超过十份保单,每年需缴纳近10万元的保费

李诺第一次给自己购置保险时间要更早些。2009年,他给自己选购了一款每年需缴纳7000多元保费的重疾险,那时每月到手工资也不过才2000多。

问及原因,李诺回答说,就是“怕”,“那时经常会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人身患疾病,治疗费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我那时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根本不可能应对”。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