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相关] 越来越多中产,卖了房子买保险
2022年,小孩出生,家庭开销骤然变多,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尼尔更加需要保障财务和管理风险。他决定投保、加保。
仅在2022年一整年时间,他陆续给自己配齐了各种保险。
据尼尔统计,目前,他个人有12份保单,整个家庭共计20份保单。
“二十几岁时,会默认潇洒快活的状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但这几年,能明显感受到很多事情我控制不了,需要给自己去铺一个安全垫。”尼尔告诉盐财经。
“等老了用它来乘凉”
杨丹丹目前和丈夫在云南旅居,也有卖房的打算。
他们想要卖掉在成都的房子,抽取其中三分之一的房款为先生追加商业养老年金,剩下的钱则在喜欢的城市添置一套养老房。
她说,她从30岁就开始规划养老生活了,她和丈夫也都为自己购置了为期20年的商业养老年金,每年各缴纳三万元保费。
杨丹丹介绍,现在就在为养老做准备,主要还是基于当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大背景,加之她和丈夫的工作原因,两人缴纳社保的薪水基数并不高,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远不足以维持当下的生活水平。
杨丹丹的担忧不无道理。
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在《养老金的养护》报告中提出养老金运营的“三大支柱”,分别为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第一支柱),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账户(第二支柱)和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和企业退休计划(第三支柱)。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围绕该模式构建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
然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商业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养老保障现状是严重依赖第一支柱,第二、第三支柱发展不平衡。
与此同时,第一支柱也在面临发展可持续性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年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不仅如此,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数据显示,预计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80岁。
换句话说,等待领取公共养老金的人预计越来越多,能够缴纳公共养老金的人却可能越来越少。
考虑到未来养老的不确定性,孟雯雯也给自己配置了商业养老年金。每年15000元的保费,缴纳10年,从她60岁起,每年可以领取21000元左右。
这意味着,若她活到了85岁,可以拿回超52万,而实际缴纳的保费只有15万。孟雯雯说:“我比较担心自己的退休金在以后会打折,我也不知道这2万多,在几十年后还能值多少,即便无法作为养老补充,作为专项旅游基金也很好。”
在杨丹丹看来,商业养老年金,实际上就是“现在栽一棵树,等老了用它来乘凉”。
这样想的人,远不只是杨丹丹。
据最新公开数据,2023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年度原保费收入站上5万亿元平台。商业养老年金从2023年1月起在十省(市)启动试点以来,已累计开户超过59万个。

2023年12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