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銀行直播上演翻車 遭投資者砸場子 | 溫哥華財稅中心


[理財新聞] 銀行直播上演翻車 遭投資者砸場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兩天一銀行直播,上演翻車大戲。

據網傳截圖來看,興業銀行正在直播《11月固收資產配置策略》,評論區湧進來一幫“游客”直接砸場子。

評論區炸成這個鳥樣,堪稱大型翻車現場,能直播的下去才怪。


最後講解人直接離席,直播被結束。

這幫子“游客”是誰?

網傳,這些游客是興業的投資者,之前認購的興業信托發行的信托產品違約,現在看到興業銀行還在直播資產配置策略,把公司的背景跟風控說的如何如何牛逼,實在忍不了了,就跑進來“友情提醒”一下其他潛在投資人別上當。

簡直笑死,這哪是什麼“友情提醒”啊,簡直是赤果果的控訴,把講解人都罵走了。

但說實話也是活該,你讓投資人損失了錢,總不能還讓人家憋著不吱聲。

根據網傳截圖中的內容,很明顯看到“游客們”在評論區說的有旭輝,曾經一度被機構以“運營、以及均衡的財務水平”等等評上中國上市房企30強第8位。







這東西就跟許家印高光的時候一樣,唱贊歌不算還有人上趕著給他出書,至於現在,前幾天我剛好看到一哥們在朋友圈曬老許的《恒大傳奇》被其扔到垃圾桶。

這些投資者組團砸興業的場子,只能說明那個4.5億的“興業信托築地D015(旭輝杭州新塘)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還沒好好兌付。

這個項目曾經出過一陣風頭,只不過觀眾的記憶往往只有恒大碧桂園融創這種“話題王”,而現實中房地產企業成千上萬,

不一樣的是房企,一樣的是掉到坑裡的投資者。

上次興業信托上榜就因為這個事,去年12月網傳一則信托項目經理“發飆”怒罵投資者的視頻流出,拍桌子、砸水瓶,簡直把投資者罵了個狗血淋頭,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受害者。





視頻拍了4分多鍾,全程高能,這位女主戰斗力驚人,輸出的那叫一個瘋狂。

事情起因就是旭輝不能兌付,而信托公司又不剛兌,投資人多次去現場,在去年12月13號兩方溝通會上,據說項目經理被逼急了,於是對著投資人開吼。

“你們給我不講理試試看!”“旭輝欠你們的錢不是我欠你們的錢”“你們耽誤我的處置工作就拿不到錢”“我忍你們很久了,tmd”...

本就血本無歸的投資者還得面對這種狗血痛罵,這尼瑪是待客之道?


說到底,是信托公司的項目是這個項目經理的項目無法如約完成兌付,才導致投資者成了受害者。

所以也就不難怪,興業銀行直播被一群“游客”罵道直接停播。

兌付難的4.5億“興業信托築地D015(旭輝杭州新塘)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說起來並不復雜。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材料看,這個信托計劃是2021年4月開始發行,規模約4.5億,期限18個月,投資者182名,投向是設立的項目公司在杭州蕭山的“濱旭府”房地產開發項目,興業信托作主動管理人,旭輝集團做代償承諾和對賭,簡單理解就是如果項目無法兌付旭輝集團要兜底。

這個項目到2022年10月到期即要兌付,但到期未兌付,違約。

騷操作來了,據投資者講,信托方在未召開受益人大會的情況下單方面和旭輝簽了一個展期方案。信托公司說要對交易對手和旭輝集團采取相應措施、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但是這個“維護”竟然是把信托計劃展期2年!

這怕是“維護”的旭輝和自己吧。

都特麼實質違約了,不起訴,不保全資產,沒拿到錢還不趕緊起訴把資產拿到手裡,反而展期2年,天知道2年後是什麼樣子。


這一把直接讓投資人跳腳,雖然展期後兌付了約2000萬,但距離4.5億還是遙不可及。

後面投資者向福建銀保監局實名舉報興業信托,當地銀監局調查後回復,信托公司在此項目是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在發現回款異常時“未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存在投後管理履職不到位問題。”

就如投資人也反映的,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既未查封凍結交易對手任何股權、資產、賬戶,又未申請相應的財產保全,使得投資人的投資處於完全失控狀態,完全未履行受托人維護投資者權益的職責。

或許是經此一“役”,之後興業信托召開多次受益人大會,最終經過投票,投資人選擇走訴訟路子。

但明眼人都清楚,耽誤那麼久才訴訟,黃花菜都特麼涼了!房企爆雷,內外債務扎堆要錢,這事兒講究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只能喝西北風。

或也就因此,前幾天那些投資者才會在興業銀行直播中“砸場子”,明擺著是訴訟了也沒拿到什麼兌付。

錢砸進去了,信托公司沒少賺一分,但是該擔的責任卻未必盡職,留下一地雞毛扔給了投資者,完事兒還得給不作為找理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局外人看了都覺得這特麼像是在糊弄傻子的傻錢。

主動管理而非搭個橋做通道,如果出現兌付危機,要點臉的信托公司是會墊付的,再差勁也應該先訴訟保全資產。

不能說信托公司不專業,更多的是不負責任,光顧著撮合成項目拿高額提成賺快錢,至於會不會爆雷,那另說,信披規定簡直形同虛設。



不是項目不能投不能做,最主要的是所托非人,許多機構把制度規定當擺設,違不違規全憑良心。

前面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再看仍覺得一針見血,太需要盡快形成機制,快速重典治理這些亂象。

或只有讓違規者賠到不敢違規,規則或才能真正成為紅線。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