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聞] 那麼大的水,都去哪了呢?
各國的統計數字,最近都有點像男人口中的18厘米,聽著都挺熱鬧,細究都有點虛幻。
比如美國那邊瘋狂發國債,中日等央行也瘋狂清空美國國債,甚至連美國自家的銀行也在瘋狂賣美債,從今年五月到現在,新發的連拋售的美國國債加在一起,已經到了1.36萬億美元,正正好好十萬億人民幣。
結果呢,十萬億的美債不但有人接手,甚至十年美債的收益率,在Bill Ackman的五個詞推特的助攻之下,竟然一路降回了5%。
同樣神秘的,還有東方大國的出口順差跟外匯儲備的數學公式。
過去三年,中國的順差達到了兩萬億美元之巨,然而外匯儲備基本沒動。外匯儲備是真的,出口順差也是真的。這個2萬億的差值中,1.2萬億的大頭來自於企業的不結匯留存。今年1-4月結匯率僅為65.8%,處於近3年以來最低水平區間。
當然最神秘的,當屬那麼大的水,都去哪裡了。
照例說,那麼多的流動性,要不流到股市,來波行情,要不流到房市,抬點價格,要不流到消費,來點通脹。可這三個去處,哪裡都是一言難盡……
那麼多的水,總不能都蒸發了吧。

這水無常形,筆者才疏學陋,不能了解其中一二。聊一聊“化債”,權當拋磚引玉。


四次“化債”
所謂“化債”,也就是化解地方債。
最近三年,各地的確拖瘦了,地方的債務問題也越來越凸顯。不管顯性的隱性的,這債總要還的。因此“化債”,是項核心工作。
實際上,化債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咱們這次化債,已經是第四輪了。可以說,從2015年開始,化債這活,幾乎就沒停過。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