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人民幣匯率走勢保"大"還是保"小"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走勢保"大"還是保"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此外,近幾年,國家推行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大量貨幣互換,也導致大量人民幣留在境外。

離岸人民幣主要在香港交易,可借貸,也可以兌換其他貨幣,所以形成了一個離岸利率和離岸匯率,因為離岸人民幣沒有管制,主要受供需關系和國際宏觀環境影響,更能反映一些人民幣在國際資本中的實際價值。

而國內的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導致在人民幣加速貶值或升值時,會出現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的匯率差拉大,引發國際投機資本參與,所以央行還要幹預離岸匯率。


央行對付匯率波動最大的底氣來自全球最高的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逼退國際炒家。但外匯儲備來之不易,2015年對付人民幣貶值引發的國際投機,由於經驗不足,央行狂拋了1萬億美元外儲才扭轉了空頭氛圍,導致2015年出現了20多年來的首次下降,所以需要有一些手段來配置外匯儲備的幹預。

由於國際投機資本做空離岸人民幣的方法是向持有離岸人民幣的銀行拆借人民幣,賣成美元,等美元上漲後再獲利了結換成人民幣,最後歸還,所以做空的成本是離岸人民幣貸款利率

今年央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離岸人民幣利率,抬高做空投機者的成本,減輕貶值壓力。提高利率的方法,先是央行叫停了中資行的賬戶融資,再回籠離岸人民幣,加上做空本身也非常消耗離岸人民幣數量,央行又故意不補充,最終讓境外利率超過美元,國際空頭借人民幣的成本太高,只能做罷。

看上去離岸人民幣貶值的趨勢是止住了,但由於引發貶值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在岸匯率並沒有回歸中間價,而在岸和離岸的巨大利率差,人民幣強烈的貶值預期,在其他市場造成了更多的問題,甚至幹擾本已脆弱的實體經濟。

四、類美元資產的上漲

人民幣強烈的貶值預期和央行強烈幹預導致匯率價差,首先引發了國內對“類美元資產”的追捧。

所謂“類美元資產”是指可以在國內用人民幣購買,但價格受境外美元定價影響的商品。


最典型的是黃金,標准的全球定價商品,國內的滬金基本上按倫敦金價用匯率折算再加一定比例的費用形成,通常內外盤價差很小。但從今年4月開始,也是從離岸人民幣貶值開始,滬金價格就脫離了國際金價走勢,一路上漲,黃金內外盤溢價近期一直在4-6%之間,而年初是折價-4%。

黃金上漲和高溢價的原因正是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作為國際定價的商品,用人民幣買黃金,相當於用人民幣換美元,所以4-6%的溢價,相當於在7.3以上基礎上,人民幣還要貶值4-6%,暗含7.6-7.8的人民幣貶值預期。

黃金不是一般商品,作為最典型的避險資產,金價從持續小幅上漲轉向加速上漲,常常導致市場恐慌,所以央行又多了一項穩定金價的任務,近期黃金期價常常會受到神秘力量的暴擊,現貨市場也需要加大供應力度,以穩定金價。

但這種刻意壓制金價的行為,實際上又推升了普通人對黃金的需求,加大了央行的幹預成本。


此外還有很多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為主,都出現了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一部分原因也是匯率內外價差導致的。

還有,近三個月,通過港股通買入港股的資金明顯增長,一部分也是貶值預期,港股是港幣計價,港元盯著美元,所以用人民幣買港股就是變相用人民幣買美元,比如你的賬戶裡的港股通持倉,券商每天會把它換算成人民幣,如果當天人民幣貶值的話,你的賬面資產就會被動增加。

由於近期外資持續加速流出A股,疊加港股通持續單向流出,也讓A股資金承壓,導致指數一路下跌。

除了“類美元”商品外,還有利用外貿的套匯行為。

在岸和離岸的巨大利率差和貶值預期,讓境內境外套利的行為大大增加,主要是通過各種偽裝成正常進出口貿易的方式換匯或把人民幣留在境外,給央行的匯率幹預以更大的壓力。

這就逼央行采用非市場化手段,比如前期推出的把超過5000萬的購匯審批權收回央行,降低在岸匯率的購匯壓力,但這麼做的產生的問題是明顯的,幹擾了正常經營的進口企業,還有外資企業的正常資金匯出,本來經濟就差,外資就想走,這麼做等於雪上加霜。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