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存款/黃金/彩票 年輕人對抗不確定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存款/黃金/彩票 年輕人對抗不確定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彩票中了1.7億元後,應該做什麼,要不要上班?

分享上述看法的UP主(上傳者),可以輕松獲得超10萬次的點贊量。這類討論亦成為2023年網絡熱門話題。


第三方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5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彩票相關內容的用戶,60%為21歲-30歲的年輕人。其中,21歲-25歲的年輕人最為活躍。

與此同時,年輕人變得謹小慎微,對銀行存款、投資黃金展現出極大的熱情。為此,這類群體不僅做起了跨城存款特種兵,還迷上了擼金豆。

這正是當下年輕人財富觀的縮影。數量超2億人口、占總人數比重接近20%的Z世代(本文聚焦在出生於1995年-2000年有一定投資能力的年輕人),其投資行為及財富理念正在發生變化。上述變化的背景是:疫情暴發、經濟下行、地緣政治沖突、就業不及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認為,上述行為是當代年輕人的理性選擇,並非個人問題,而與整體經濟狀況有關。

在前景不確定性較高時,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丹尼爾·卡尼曼)的展望理論表明,人們會高估極端事件的幾率。“而尚未完全復蘇的經濟對年輕人的沖擊最高,所以有些人買彩票搏一把,有些人買金制品避險。”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林則君對《財經》稱。

對於年輕人的財富理念變化,大部分資管機構顯得後知後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鋒對《財經》表示,資管機構沒有深入研究年輕客群消費意願和金融習性;此外,從商業角度來看,資管機構對年輕客群經營的投入難以短期內創造收益。


“資管機構若錯過此次戰略布局,相當於放棄了面向未來的長期征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表示。“年輕人現在的投資理念,可能會影響他們以後的財富觀、社會觀。所以,不僅資管機構,各個家庭以及全社會應該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培養年輕人甚至更小孩子的財商和才商意識。”

跨城尋找高收益存款

8月的一個早晨,陳墨踏上從連雲港去往杭州的高鐵。與她一同出發的,還有15萬元。


“我是去存錢的。”這是陳墨第一次嘗試跨城市存款,自2023年在社交平台頻繁刷到他人分享的相關經歷後,這一行程便被她列入計劃清單。

從連雲港到杭州,距離有500多公裡,單程高鐵則要耗費四個半小時。時值盛夏,室外居高不下的溫度讓陳墨額角的汗水直冒,而她卻無暇顧及長途奔波帶來的勞累。因為在陳墨眼中,這趟存款之旅已經“值回票價”。

“我們本地的大行早就沒有3%以上的存款了,但這家中小銀行卻能達到3.3%。”陳墨算了一筆賬,“我拿15萬元存本地大行,年化利率只有2.9%,在這家銀行存三年,利息就能多1800元左右,加上贈送的300元的購物卡就更劃算了。”

事實上,自存款降息以來,像陳墨一樣的存款特種兵便越來越多。他們中不僅有人在相近區域內跨城存款,更有人遠赴香港開戶,只為獲取更高的存款利率。在此之中,不乏年輕一代的身影。

年輕人也愛存款?2022年7月,根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輕人理財大調查》,在“90後”“00後”中,79.2%的人投資過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穩健型理財產品,位列第一;而銀行存款,則以51%人的購買經歷位列第二。

在陳墨現有的20萬元資金中,存款就占據了四分之三,其余的活錢則放在余額寶中,等攢到10萬元她打算一並再存進銀行。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