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數字人民幣推4年 為何很少有人用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推4年 為何很少有人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數字人民幣已推廣四年,許多人領到了數字人民幣工資,用數字人民幣繳納水電費、停車費,甚至交稅。據人社部發布的《數字人社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未來社保卡也可能會加載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盡管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場景日益豐富,但仍有很多人心存疑慮:數字人民幣到底是什麼?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差異在哪裡?數字人民幣的普及會對百姓生活、經濟發展造成什麼影響?澎湃問吧邀請復旦大學會計學博士秦璇,一起聊聊數字人民幣與數字經濟。



數字人民幣是什麼


@默博博:數字人民幣人民幣的關系是什麼?超發數字人民幣會引起通脹嗎?

秦璇:首先,數字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數字貨幣,也就是法定貨幣(人民幣)的數字形式。從形式來說,人民幣可以分為數字人民幣和實物人民幣,這兩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經濟價值,都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和主要管理,因此是長期並存的。其次,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現金類支付憑證(M0),也就是滿足公眾對數字形態現金的需求,可以減少貨幣發行成本,提高貨幣及支付體系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自2022年12月起,數字人民幣納入流通中貨幣(M0)統計,其數量過大確實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問題,因此人民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避免數字人民幣超發。比如,數字人民幣不計付利息,主要用於零售支付,以降低與銀行存款的競爭;數字人民幣錢包設置交易金額和錢包余額上限,以防范擠兌風險;通過大數據分析及風險監測預警框架,以提高數字人民幣管理的預見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參考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

@geju:數字人民幣是中心化的、記賬式的。但是現在幾乎所有人民幣交易都無紙化了,銀行轉賬也是記賬,這和數字人民幣有啥差異?

秦璇:數字人民幣作為法定數字貨幣,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不計付利息,也不會向個人客戶收取服務費,具有法償性;而銀行轉賬的對象是我們的銀行存款,在利率、轉賬手續費、到賬時間等方面受到銀行系統運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數字人民幣和流通中的紙幣、硬幣一樣,可以在不依賴銀行賬戶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並支持雙離線支付,具有“支付即結算”特性,這就使得數字人民幣在技術上更貼近現金的屬性。銀行轉賬則不支持雙離線支付,需要通過銀聯/網聯進行清結算,而且收付款雙方都必須開設實名賬戶。數字人民幣還支持“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可控匿名,有利於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戶信息安全。



@牛斗之墟:數字人民幣正在加速推廣,相對於傳統結算方式,使用數字人民幣有什麼優勢嗎?

秦璇:數字人民幣設計兼顧實物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優勢,包括以下幾方面:一、便捷低成本。數字人民幣與銀行賬戶松耦合,支持雙離線交易,能適應線上線下各類支付環境,還能減少結算的中間環節和手續費用,實現支付即結算,所以數字人民幣結算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貨幣及支付體系運行效率。二、匿名性。數字人民幣按照“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 的原則實現可控匿名,數字人民幣體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於傳統電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不提供給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門,有利於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戶信息安全。三、安全性。數字人民幣結算采用了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可以有效防范支付風險和欺詐行為。四、平台性。不同類型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可以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而且數字人民幣錢包生態平台的建立可以給用戶提供不同使用場景下的豐富體驗。




@澎湃網友JJzuI3:為什麼目前的數字貨幣建設速度不是很快?

秦璇:數字人民幣畢竟是新生事物,人民銀行正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測試,來評估其對經濟金融的全面影響。其實從全世界的范圍來看,我國是第一個推出主權數字貨幣的國家,但是數字人民幣要走向大規模普及還需要處理好一系列問題,比如數字人民幣的穩定性可靠性問題、用戶持續使用問題、對商業銀行等機構的激勵問題以及如何平衡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之間的關系等。

關於數據資產與數字經濟

@林梓瀚:數據資產化是怎麼定義的?數據資產對市場的經濟發展、普通民眾分別有什麼影響?我的個人數據能不能作為我的資產呢?


秦璇:什麼叫數據資產化,按照嚴肅的定義講數據資產化就是將數據資源與配套服務加工組織成能在內外部市場上帶來可計量價值的可辨認形態的過程,這個可能有點太拗口,那麼通俗來講,數據資產化就是把數據變成我們的一種資產,就和我們的車子、房子等是我們的資產一樣。現在數據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一種生產要素,我們國家也在建設數據要素市場,這對國家、對企業、甚至對個人總體來說都是一種利好。對於政府來說,在土地財政趨於疲弱的時候,數據資產的發展能夠推動數據財政的落地,帶來更多的稅收以及財政收入。而對於企業來說,一旦將數據作為一種資產,那麼企業在未來的投資融資方面將會帶來更多的升值空間。

而對於個人來說,數據資產化有利於形成新的個人資產。個人數據經過確權授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制度安排,能夠為民眾帶來收益,形成新的個人資產。數據資產化的前提是做好數據確權、運營管理、價值計量等問題,所以如果能夠針對個人數據解決好這些問題,是可以成為我們的個人資產的。不過數據資產化現在還只是處在剛剛開始的階段,因為數據和房子、車子不一樣,數據是可以無限復制的,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泡沫,所以數據資產化在帶來社會福祉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還需要不斷去探索發展,從而進入數據資產化的下一個階段-數據資本化。



@FREA:個人在網絡上留下的數據,包括微信聊天記錄等,未來有可能成為一種可定價的資產嗎?

秦璇:對於個人數據的確權現在是個大難題,尤其是個人能不能向平台企業主張自己的數據產權,這個問題目前比較難解決。為什麼呢?在大數據時代,企業一般都是通過海量的數據進行數據的融合應用,這個量級大到很難判斷具體個人數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這也導致個人很難向平台企業直接主張經濟利益。現在國家也在慢慢進行探索調整,通過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的設計,來實現平台企業發展的同時帶動個人收益的提升。

@林梓瀚:數字經濟對國家GDP的貢獻有多少?未來我國怎麼規劃數字經濟的發展?

秦璇:為了合理測算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我們需要明確數字經濟的范圍和相關核算方法。這方面可以參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基於上述分類框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1.5%,而且2017 年-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 比重都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由此可見數字經濟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的幾大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首先,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所以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建立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也是目前面臨的難點。其次,要充分發揮我國在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上的優勢離不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也反映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兩大部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上,所以對這兩者的創新投入和支撐服務體系都會不斷加強。最後,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的建設會相互滲透,能夠促進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所以我國在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中還強調了數字化公共服務和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等方面的內容。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