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往金來] 我的基金還綠著,基金經理錢包飽了
國內早就有浮動管理費率的基金。只是,首只浮動管理費率基金發行已過去10年,截至去年年底,采用浮動管理費率的基金數量太少,占比不足1%。
買方投顧,則是從投資者利益出發,為投資者提供最優的資產配置方案或咨詢意見的機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巡視員周學東認為,基民不賺錢、基金公司賺錢背後一個重要因素是買方投顧的缺失。在“2023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周學東直言,應當探索發展獨立的買方投顧機構,即本身既無產品創設、也無產品銷售業務、純粹做資產配置投資規劃咨詢的專業機構。與此同時,他還建議“除了正常收費外,也可以探索允許買方投顧參與投資者超額收益分成,以平衡雙方利益,形成正向激勵機制”。
無論是采取浮動管理費率,還是發展買方投顧,兩者都指向一個核心:基金公司或投顧機構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投資能力,才能在充滿驚濤駭浪的市場中,為投資者博得正收益,實現共贏。
但這對大多數機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