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給世界一點小小"拜登經濟學" 震撼 | 溫哥華財稅中心


[拜登] 給世界一點小小"拜登經濟學" 震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除了開車,其他所有重要家庭支出的價格全面上漲:面包等烘焙食品價格上漲8.8%,餐館就餐價格上漲7.7%,電價上漲5.4%,醫藥用品和服務價格均上漲4%以上,房租上漲8.3%,與房價掛鉤的業主虛擬租金上漲7.8%——全都遠大於3%的整體數字。相比受到外部因素劇烈影響的油價,這些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更多由貨幣供給、勞動力成本等內部因素決定,具有較強黏性,短期內增速回落的空間很小。下半年,美國CPI漲幅很可能在它們的催動下重新上揚,給美國人的衣食住醫帶來更多壓力。

美式就業市場謎團

疫情後乃至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開發出了領先所有經濟理論和實踐的船新版本:無論在強勁復蘇階段,還是目前大幅加息經濟趨冷的階段,失業率、新增非農就業崗位和每周新申領失業金人數都保持在相當健康的范圍,傳統經驗上的經濟降溫失業潮並未出現。


美國就業市場不正常的火爆首先來自統計公式問題。只要我放棄找工作,我就不會失業,疫情導致大量美國人永久性退出勞動力隊伍,因此不會出現在計算失業率的分子當中,拉低了各項失業數據。經過長達3年的緩慢恢復,目前美國勞動力參與率停滯在低於疫情前0.7個百分點的水平,說明至少有150萬不工作的美國人沒有被失業數據捕捉到。

美國新增就業的分布與GDP走勢基本相同。科技創業公司泡沫破裂,硅谷大裁員讓信息行業率先達成就業零增長成就,金融、咨詢、會計等高薪崗位也增長乏力,零售和批發行業進入負增長,酒店餐飲新增就業失去動能。那麼是誰在只手補天拉高整體就業數據?沒錯,還是醫療服務業。




2022年,美國發生了“大辭職”浪潮,約5000萬人次辭職跳槽,接近總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辭職率有一定回落,但依然處於歷史最高平台之上。勞動者頻繁流動的背後,是過熱的勞動力需求:今年5月,美國企業仍然有980萬個崗位處於空缺狀態,較疫情前高出36%。

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成本以人工為主,超高職業流動性讓服務消費的價格上漲更加頑固,2021年起,美國始終處於工資推高通脹卻跑不贏通脹的尷尬境地,6月,工資增速終於反超整體CPI增速,可正如上一節的分析,美國打工人的購買力實際遠遠沒有浮到通脹水面之上,等到下半年CPI增速反彈,他們還將繼續掙扎在惡性的通脹-工資螺旋當中。




最後,我們可以看一項令人忍俊不禁的數據:美國私人部門就業崗位增量節節敗退,政府部門新增就業人數步步攀升——考公,在一向標榜私人部門活力的大洋彼岸,也是經濟不景氣時的重要出路。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