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理财] 拿铁效应 因小钱返贫的一代年轻人
而拿铁效应之所以令人毫无察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花的每一笔钱足够小,所以几乎没有感知。
比如在北京互联网公司上班的35岁的张泽。他喜欢追剧,但不同的平台,提供的剧也不一样。所以,他一边看视频,一边买下不同平台的会员,B站、搜狐、优酷、腾讯、爱奇艺……
买的时候,每个平台一个月才一二十块钱,也没多少。
甚至在半年前,他在家里用投影仪投屏,就连投屏软件也弹出了30秒的广告。右上角,「会员免广告」五个字正在诱惑他,接下来,扫码,每个月支付15元。广告消失了。
而这是半年里他唯一用的一次投屏。
这还只是视频,还有音乐会员、查资料的会员、生鲜购物会员、京东会员、淘宝会员、移动全球通黄金会员……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就算什么都不干,卡里几百块钱每个月都会凭空消失,他才意识到拿铁效应的严重性。
更要命的是,张泽还喜欢花少量的钱来买一些「有用」的东西。
比如,就在这半年里:
为了给女儿扎辫子,他花39元买了假人头练习,最后就用了一次,有天晚上还被这个人头吓到;
花66元买来一把手打鱼尾刀,专门用来拆快递,为了体现对快递的尊重;
花88元买了嗑瓜子机,后来发现嗑瓜子机嗑一个瓜子,用嘴都能磕3个,遂淘汰;
每次找不到手机支架,就会买一个,反正9.9元一个,也不贵,最后,家里已经有15个手机支架;
陆续买了7个小电扇,有手持的、usb的、挂脖的,为了适应不同场景……
「拿铁效应能让人上瘾。」张泽说。
张泽有一天被这颗人头吓了一跳?受访者提供?
深陷拿铁效应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每个人的成长模式有关。
对在杭州的程安安来说,她经历了一个被「过于满足」的童年。小时候,她家里做生意,爸爸能赚钱,对她有求必应,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以至于有一次,老公说起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零食吃,她甚至都无法理解。
比如,每天上学回来,妈妈就会带她和弟弟逛超市,每逛一次,就花个两三百,「那个时候两三百是挺多的」。等到冬天,一家人懒得做饭,会频繁出去下馆子。
长大后,有一次朋友买衣服,觉得有些贵,征求她的意见:「两件衣服哪一件好看?」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