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理财] 拿铁效应 因小钱返贫的一代年轻人
美国作家大卫·巴赫讲过一个关于喝拿铁的故事,我们不妨把这个故事换成中国版本——
有一对中国夫妇,如果两人每天都喝星巴克(按大杯拿铁33元计算),喝30年,最后共需花费约72万元。
若每天省下拿铁的钱,这笔钱足够他们买一辆好车了。
这就是着名的拿铁效应。
最近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个高讨论度话题: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一辈能存到钱,而我们不能?
有人总结,原因如下:
父母辈:
喝水、吃饱就行。
护肤品——大宝、百雀羚。
娱乐——电视。
存点钱,不能苦了孩子。
我:
各种奶茶咖啡,火锅、日料、韩餐、西餐、中餐、简餐。
护肤品——水乳、精华、眼霜、面霜、气垫、隔离、粉底、腮红、眼影、假睫毛、美瞳。
娱乐——开视频会员、网购、游戏氪金。
存什么钱,不能苦了自己。
有人说,在父母出生的年代,兄弟姐妹多、物资相对匮乏,节俭成了一代人的时代烙印。
而如今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
物质丰富、压力大、焦虑多,外加消费主义的诱惑,前方,拿铁效应在等着你。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