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理財] 拿鐵效應 因小錢返貧的一代年輕人
美國作家大衛·巴赫講過一個關於喝拿鐵的故事,我們不妨把這個故事換成中國版本——
有一對中國夫婦,如果兩人每天都喝星巴克(按大杯拿鐵33元計算),喝30年,最後共需花費約72萬元。
若每天省下拿鐵的錢,這筆錢足夠他們買一輛好車了。
這就是著名的拿鐵效應。
最近社交平台上,出現了一個高討論度話題: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一輩能存到錢,而我們不能?
有人總結,原因如下:
父母輩:
喝水、吃飽就行。
護膚品——大寶、百雀羚。
娛樂——電視。
存點錢,不能苦了孩子。
我:
各種奶茶咖啡,火鍋、日料、韓餐、西餐、中餐、簡餐。
護膚品——水乳、精華、眼霜、面霜、氣墊、隔離、粉底、腮紅、眼影、假睫毛、美瞳。
娛樂——開視頻會員、網購、游戲氪金。
存什麼錢,不能苦了自己。
有人說,在父母出生的年代,兄弟姐妹多、物資相對匱乏,節儉成了一代人的時代烙印。
而如今這一代人,多為獨生子女。
物質豐富、壓力大、焦慮多,外加消費主義的誘惑,前方,拿鐵效應在等著你。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