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首席經濟學家建議:印錢解決地方債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首席經濟學家建議:印錢解決地方債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挾“債”自重,拿捏央媽要放水。別看他們口吐蓮花狂飆術語,千言萬語一句話:印錢放水,包治百病。

冰川思想庫研究員丨關不羽


曾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今有“印錢放水救一切”。一個個濃眉大眼的“首席經濟學家”,丟了經濟學常識,竟成了搔首弄姿的“瘋批美人”。

01

有些地方政府忙於“化債”,動作千奇百怪。有“尋求智力支持”的智取,有跑到隔壁城投去“借錢”的豪奪,還有登報催款的XX……

大家自行腦補吧。反正姿勢有多難看,債務壓力就有多大。

但凡有這樣的熱鬧,總有一路人馬搖著白扇子登場,畫上小花臉,捋著三寸鼠尾須,一臉“山人自有妙計”高深莫測的樣子,掏出三個錦囊。打開一看,錦囊1“印錢”、錦囊2“放水”,錦囊3“印錢+放水”。

這路人馬的主力是來自某些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頭銜差點意思的也得是“高級分析師”。這些都是正兒八經的專業人士,專攻兩項技能:達則吹喇叭,窮則要放水。

吹喇叭,就是把各家城投吹向市場。城投債的標准產品要他們背書,城投債的非標產品更是由他們操盤。只要錢到位,把鶴崗吹成陸家嘴都不在話下。

吹牛吹出了一地雞毛的債務風險爆發,舉新還舊的游戲玩不下去,“山人自有妙計”的第二幕就開演了。挾“債”自重,拿捏央媽要放水。別看他們口吐蓮花狂飆術語,千言萬語一句話:印錢放水,包治百病。

這套把戲玩了很多年了。

從2008年後大基建、地方債、房地產三位一體的債務聯動以來,“首席經濟學家”們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表演。地方債被他們吹得越來越大,玩法也越來越野。顯性隱形,表內表外,一團漿糊。債務風險也隨之蔓延。

事到如今,有些深陷債務困境的地方政府已經狼狽不堪,但是各路“首席經濟學家”們意猶未盡,舉著“印錢放水”的招魂幡。這是饕餮成性的攫利慣性,還是自我說服的思維迷障,已然說不清。

02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放水沖債的老藥方已經指望不上了。

“首席經濟學家”賣力吆喝那麼多年,已經印錢印得滿坑滿谷。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0.85萬億元,已經是2022年GDP的2.3倍。而且,這樣的高水位,4月份的M2還同比增長12.4%。

印鈔機已經盡力了,城投債依然壓力山大。顯而易見,印錢沖債,此路不通。奉勸各位“首席經濟學家”就不要掙扎了,收拾收拾爭取個“N+X”不香嗎?

錢是足夠的,甚至太多了,但是填不進地方債務的大窟窿。問題不是出在了錢不夠,而是渠道不暢。

渠道不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企的城投債,早就脫離了當地的經濟基本面。但凡不瘋批,金融機構、投資者都不肯當接盤俠。有錢也不接,除非錢是白給的。

白給的錢不是錢,可以花起來不當錢。這就是所謂“印錢沖債”的根本邏輯。“首席經濟學家”們永遠喊“錢不夠”,就是要央媽白給錢。這不是埋汰他們,君不見已經有野生專家們開始琢磨“終極大招”——印錢消債。反正印錢不要錢,央媽直接放水把地方債給消了,不就一了百了嗎?



想得美。


假設央行真這麼幹,地方債是解套了,但是地方政府又可以隨便上項目,各家城投胡亂舉債,“首席經濟學家”們繼續他們吹牛皮的好日子。這是“首席經濟學家”們的小九九。

然而,這回真的不一樣了。渠道不暢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圖/圖蟲創意

此前幾輪地方債務膨脹不出事,是因為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多少都能有盼頭,收入增長預期和資產升值預期,支撐了房市。千萬購房者掏空六個錢包買房,接盤地方債。地方政府敢舉債,居民敢買房,債務游戲才玩得下去。這就是城投債膨脹和居民中長期貸款之間明顯的聯動效應。

今日不同往時。就算印錢沖了地方債,沒有接盤俠的流通渠道還是不暢,地方財政依然孱弱。這樣的話,新一輪債務積累,連個緩沖墊都沒有,檔期一到,勢必“雷”聲不斷。

印錢沖債,最好的結果是延緩債務風險爆發,講白了就是“債留子孫”。然而,這個騰挪空間不是無限的。債務風險的背後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短則一年半載,長也不過兩三年,新一輪債務風險爆發的“現世報”就會找上門。

到時候怎麼辦?繼續印錢沖賬,再來幾十萬億的大水漫灌?到時候不是地方債脫離當地經濟基本面的局部問題,而是貨幣發行量脫離經濟基本面的全局問題。全民埋個天大的單,“首席經濟學家”們自己也被套牢。“N+X”的黃金傘包還沒焐熱,就成了買幾根油條的小錢。


害人者恒自害,誰也逃不過經濟客觀規律。解決地方債風險,印錢放水不是解藥,而是要反思的對象。

03

貨幣是經濟核算的工具,債務風險是經濟核算的結果。

經濟運行體系,要靠准確的經濟核算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債務風險爆發,說明資源錯配造成了經濟效率下降,要解決的是資源錯配問題,而不是把債務抹平拉倒。

好比說,有一家人,老大是踏實幹活的主要勞動力,老二是吃喝嫖賭的敗家子。父母偏心,對老大餓個半死,動不動一頓毒打,卻好吃好喝供著老二。

老大賺來的錢,老二隨便花,不夠花還要借錢給老二花。老二進賭場豪擲千金,美其名曰投資。老二擺席請狐朋狗友喝花酒,說成是拓展人際關系。

這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糟理所應當,債當然是還不上了。

要怎麼改善這家人的處境?替他們還債解決不了問題,糾正對老大老二的資源錯配才是正解。



圖/圖蟲創意



資源錯配,導致經濟運行效率下降,過不了經濟核算的關,債務風險警示。這樣基本的經濟學規律普遍有效,沒有微觀宏觀之分。只不過經濟體量大了,可以搞假賬可以躲過債務風險一時,資源錯配的嚴重後果躲不過一世。

印錢沖債的花活兒,講白了就是用假錢做假賬。在經濟高增長時期,這種做法犧牲了經濟增長的部分成果。市場裡賺的錢,填了市場外的坑。

增長趨緩後,沒有增量供“填坑”,結構性問題就浮現了出來。這就是地方債問題的根源。賬上的債務是結構性問題的顯化,單純抹平債務並不是解決問題。

“首席經濟學家”們卻執迷不悟,真以為是他們的金融戲法能變出真錢嗎?奉勸他們面對現實:除了一張嘴,你們一無所有。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